昨天和某老师探讨问题,说到关于如何和在工作中发生冲突的当事人相处,以及如何处理随之而来的情绪,东岔西岔说到了自恋和全能感的这个话题。
那么,什么是自恋,它的表现如何?
老师说到了全能自恋对于自我情绪的不接纳,我觉得老师说的很对。
那些对自己情绪的不接纳的人,做的任何事情都需要确认此事100%正确,否则ta无法获得快乐&放松,也无法感受到自由。但是每天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去做100%的确认,基本上每时每刻保持着一种高压状态,大部分时间无法获得真正的放松,所以即使一天啥也没干,整个人也是很累很焦虑的,因为这一整天不是“完美的一天”。
这一天的全能感没能被满足,所以今天我无法早早入睡,因为我这一天没能达成我的成果、我的要求,所以我不能,也无法放松。
那么一个人为什么会拥有如此之严苛的全能感?人们又是如何被全能感所支配?
老师说,因为你要满足你的重要他人(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的要求,父母早期对你的要求越严苛,你对自己及他人的要求就越严苛、越缺少弹性,特别是对自己。正如那句话所说的:“你如何对待自己的,你也同样会如此对待他人。”
回想小时候,我爸爸对我就有着很高的要求和期待,而且这些要求和期待很多是不合理、甚至是无法达成的。最起码在那个阶段,不仅是我,就连我爸爸他自己,甚至大部分成年人都无法达成。当我很小很弱需要别人保护的时候,我需要去认同我的重要他人,只有这样我才能活下来。所以我只能选择去接受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期待”,并把这些遥不可及的期待深植于我的内心、我的精神骨髓,把它变成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直到现在,我已而立之年,残留甚至固着在我精神骨髓内的这种全能感,它贯彻了来自幼年父亲的不协调、不恰当的,对完美的我的期待。这个期待如此之高、之严苛,不含温情。正如我对自己一样,只知道一味的要求自己,却不知怎样温情的对待自己。
我的心理能量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反哺给了上辈人了的,在我没有被充分给予的情况下,我们投射,并认同了去满足上一代人的期待,这对一个年幼,或者说心灵弱小的人来说,可以说是确定无疑的剥夺(剥夺这个词汇简直不能再贴切)。
在我还不算悠久的人生历程中,我不断重复着这个模式,这个模式是:我在"没有"的情况下,还要去给予,给予的可能是希望,可能是满足期待。
如果说我的人生分数是0,在我反过来给予父母,满足父母的期待后,可能给予的分数为50分,换取的是父母会给我的、本来是我应该无条件获得的爱,然后我的人生值就变成-50,因为父母没教会我怎么再去赚取分数的能力,我就只能依靠天赋本能去赚取。在学校这种理想环境里,这一切并不难,但是到了没有保护、全靠自己的社会中,就只能变成一个“负债累累”的人。这个债务是内心能量的“债”。
当我和别人同样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的内在能量是负数,别人的内在能量即使是0,最后事情的结果也会远超我所做的结果,因为我在神经紧张,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很多时候注意力都会被内在耗竭所分散,在做的即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都可能很难将之做得比较好。加之全能感作祟,完美主义倾向会让任务更加困难重重。
背着内心能量“债务”的人,无法去改善其不适应的内心模式,只是疲于应付自己周遭事物,等待其的是恶性循环的后果,不加以干涉,心境可能会更加糟糕。
如何改善这种不适应的模式?
心理咨询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当然,怀抱着决心去打破这种不适应的模式,给自己慢慢积累内在能量的空间,愿意相信自己,愿意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是比任何咨询都重要的。
如今的我便是这样,经历了长程的心理咨询(目前还在做),慢慢学会勇敢的去做事,去交朋友,去恋爱,去爱别人。我学会“慢慢”,慢慢改变,也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靠近那个自己喜欢的自己。
还有,对与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理解自己的全能感,理解自己,代替批判自己,在理解和自省中,获得更多内在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