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写完文章,距离中午做饭还有一个小时。那就下楼去走走吧,对现在的自己来说,身体健康是排在第一位的事情,而锻炼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有效手段。
小区院子有人工漆出来的红色跑道,刚来的时候还以为是塑胶的。后来仔细观察触摸才发现是染成红色跑道的颜色而已,但这不重要。有跑道就能让我们在锻炼的时候自动的去按照跑道所划定的路线去运动,或许这样做是为了让运动的人有一个在运动场的目标,减少运动过程中的路线选择困难症吧。
小区一圈是差不多五百米,跟一个标准足球场外圈的周长差不多。还记得上大学时候有时候会在学校的操场上跑步,那个时候最多的时候能跑十几圈,最少也要跑五六圈。那个时候觉得跑十几圈已经很多了,但现在看来也就五六公里,根本没多少。或许那个时候,我们自身对于跑步这件事情的认知的确有限,我们无法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锻炼跑好几公里。
那个时候的十几圈在现在看来不过几公里而已,那个时候认知的上限不过是现在认知的下限罢了。但那个时候,跑步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跑步。而现在,跑步的目的变成了获得健康。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健康意味着很多。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健康的意义。
人在午饭后容易犯困,这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因为人体将更多的血液用来进行消化工作了,输送到头部的血液减少氧气变少,于是人就会感觉到疲倦想睡觉。我不知道这个说法到底是对是错,是严谨的科学研究结论还是粗制滥造的营销话术。但犯困是实实在在的,我现在就已经连着打了两个哈欠了,意志力和瞌睡在做着最激烈的斗争,不好说谁会赢。可能很多时候,都是瞌睡的本能会赢。但有时候,意志似乎也能偶尔取胜。
当我写下这几个字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中午还是瞌睡占了上风,在躺椅上眯了一个小时。醒来后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下楼去又走了四十分钟差不多四公里多。加上上午今天的步行距离已经接近10公里了,可以说是最近步行时间最长的一天了。
运动完已经四点二十多了,就想着早早去学校接孩子。女儿一直叫嚷着让我第一个去接她,今天时间早就早早的来到了学校门口。到校的时候学校门还是关着,按照时间推算,学生这个时候应该正在吃加餐。
陆陆续续也来了很多接孩子的。放眼望去,孩子爸爸很少,绝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孩子妈妈。而我由于个子高加上站在第一个,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我试图从别人眼神中窥探他们如何看待一个经常接孩子的爸爸,或许在他们看来这是很好的一位爸爸,或许他们也知道我和妻子分别扮演不同的家庭角色。
我们总说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但要完全摆脱这种眼光还是需要巨大的勇气。而我现在正在经历这种考验,不管是下午接孩子放学还是送孩子上兴趣班,我几乎都会遇到孩子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而每次置身与人群中,都会不自觉的想到别人怎么看待我。我想是不是有机会可以去跟他们聊一聊,看看他们怎么看待一个接送孩子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