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传习录》由王阳明弟子所记,是王阳明先生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的简集,包含了王阳明先生的主要观点,是儒家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卷上主要阐释知行合一、心外无物等观点,经由先生亲自审阅。卷中收集了八篇先生亲笔写的书信,除了回答有关知行合一、格物说等问题之外,还讲了王学的内容、意义以及宗旨。另还附有两篇阐释先生教育观点的短文。卷下主要是说致良知,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说了先生晚年的思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记载了先生提出的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的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它不仅是先生一生学问的精义,还完善了王学的体系。
为了方便心学爱好者更好的阅读传习录,去年我们(一群心学爱好者)整理汇编了传习录重要版本的解释注解(包括传习录陈荣捷本、传习录邓艾民本、传习录叶圣陶本、阳明学述要钱穆等),也加入了一些大家的学习心得,供心学爱好者内部学习交流之用。为方便阅读,在有疑问时能快速查阅资料,传习录里引用原文、人物的注解以批注的形式保留在文档右侧。今年在这个基础上,同步学习周月亮老师的新作《传习录》逐条精讲,针对学习内容,群心友们有好的心得体会都会保留在原始稿内,精选部分内容会补充进去,进一步充实文本,出于对王阳明先生的尊重,后文提及统一尊称为先生。文章内容由净心斋笔录。
王学大概
先生的学说有他的大前提,此外诸说,都从这大前提演绎出来:这就是“心即理”的观念。这观念陆九渊阐发得极详尽,先生即直承他的系统。所谓“理”是什么呢?“理”就是天理,天理只从人心上发,除却人心,不见天理。那个为天理本源的人心,便叫“良知”也就是至善。他们承认宇宙所以存在,所以维系,全由于有这个“理”。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所以人心所具的也就是这个“理”。理是整个的,不可分析的,人心既具理,自然具有它的整个,不是一枝一节,所以完全肯定地说“心即理”。
“人心”与“天理”无二无别,并且这个“心”是天人合一、不分古今、充塞宇宙的,那么天下自然就没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了。换言之,人格完善与自我实现的道路,并不在外,而就在你我的心中,就看我们敢不敢直下承担、愿不愿意真实践履了。
伦理上的最高究竟不是求达所谓“至善”么?而至善就是理,理又为人心所固具,那不是绝无问题,人人都是绝对的善人了么?将怎样去解说世间那些有形迹可见以及无形迹可见的恶人?于是他们更承认有所谓的“私欲”,是它遮蔽了“天理”(加个天字更显明人与天地万物一体)。恶人的恶,以及平常人的不能达至善,都是这“私欲”在那里作祟。这就来了做工夫的法门,王子说:“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他屡次把明镜来比喻此心具足天理,把染在明镜上的灰尘来比喻私欲。可见所谓“去人欲”,犹如拭去灰尘:拭到净尽,镜子完全明澈,还它本来面目,犹如人欲去尽,此心还复到“心即理”的本来面目。他主张至善只求诸心,就是这样的意思。
先生说“知行合一”,也是根据“心即理”的观念。惟其心即理,故凡有所应接,同时发生一种迎拒的力量,或迎或拒,都任其自然,而绝对没有不得当的。他说:“《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己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这所谓的“知”,与知识、知解等不同,它是无待修习的:真知指的就是心之本体的知即是良知,良知是天理的昭明灵觉,体用一源,即体即用。所以知了便好,知了便恶一一同时就是“行”:这“知”与“行”又一定是妥当的,因为都源于心,而心就是“理”。倘若有人以为先生所谓“知”就是通常的“了解”,“行”就是通常的“履蹈”,那是完全不对的。照他的意思,“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行简直是一件事,说知又说行,不过从一般人说罢了。他说:“知之真切笃行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又说:“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己自有知在。”都是说明知行本来合一,是无可分割的。
‘知行合一 ’是功夫也是境界。知行合一的境界当然是最高的,如何能达到它呢?先生的意思理论上是人人都能够达到的。因为人人有个心,“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而知即是行。“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私心遮蔽了心的本体,只要恢复那个明澈的“知”。“知”一恢复,笃实的行自然生发,当然一存而并存。他说:“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这个“意诚”,正就是他所称“行”字的解释。
到这里,自然见得人生修养只有一条路,便是“致知”:换一句说,便是“胜私复理”。所以他在五十岁的那年,把许多涵义相近似的术语都不用了,把这样那样的说法给凝练了,归结到极简约,极扼要,揭出“致良知”之教。其实他先前已经感觉到这层,劳唇费墨,也无非是这个意思。直到这时,才信这个以外再没有别的。所以说:“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
我们如要把阳明子学说的大要简单地述说,就是这样:他相信心的本体是纯乎天理的,良知充塞流行的:有感斯应,无物不照,故又是知行合一的。障碍本体的东西是私欲。因有私欲,所以天理昧了,良知昏了:感不真,应不切,甚至没有知行可言了。如何可以去私欲呢?只有致良知。致得良知,就是复归本体,而本体原是没有私欲的。
净心斋笔录
2023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