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胆”琐议
我国民间自古就有“酒壮英雄胆”的说法,最典型的例子是《水浒》中的武松喝了三大碗酒上了景阳冈,借着酒劲把老虎给打死了,名声从此大震。这两天,为迎接妻子的老领导从北京回家乡,我接连喝了两顿53度酱香酒,可能是高兴的缘故,两顿酒都喝了半斤以上,让我体验了一回“酒壮英雄胆”的滋味。
第一顿酒是周五晚上喝的。半斤酒下肚,回到家,人就十分的兴奋,借着酒劲,我试探着向也喝了二两多酒的妻子求欢,结果,“阴谋”得逞。过了六十岁以后,我对性生活兴趣大不如从前,有时一、两个月才能行一次鱼水之欢。近两年我练习跑马拉松,身体变得强壮起来,“性”趣比前几年浓了不少。可能是酒精作用的结果,当天晚上的求欢行为获得极大成功。第二天中午,作为东道主,我牢记“主不引客不吃”的古训,又喝了半斤53度酱香酒。回到家,午睡了一个多小时。醒了以后,想接着睡又睡不着,却也不想起床。一个人睡在床上,思想像草原上的野马狂奔起来。和以往不一样的是,此刻,我的大脑异常活跃,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有一种兴奋的感觉,这感觉又反作用于大脑,让大脑愈加的亢奋。令人开心的是,大脑中冒出的所有想法都是积极向上的,平时很少出现的念头一个个相继涌出。对我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商贤》的推广,尤其是改编成42集电视连续剧信心出奇得足,对三个企业的发展,对女儿的婚事,对参加全程马拉松比赛,对晚年的身体健康和长寿,对未来一切的一切全都信心满满,大脑中闪过的所有想法每一个都是美好的。这可是我近阶段很少有过的现象。我知道,这个现象肯定同酒有关。一想到酒,我不由想起“酒壮英雄胆”这句话来,打算起床后,迅速把它们写下来,文章的题目就叫“酒壮英雄胆”。生怕这句话有误,我拿起手机,在百度关键词上输上“酒壮英雄胆”这五个字,结果,最先跳出来的却是“酒壮怂人胆”。我一时懵了。难道没有“酒壮英雄胆”这个词?难道是我把“酒壮怂人胆”记错了,弄成“酒壮英雄胆”了?我草草看完“酒壮怂人胆”的解释以后,又急着往下翻,还好,不一会就看到“酒壮英雄胆”这五个字。
看完解释,我略加思考,发现这两句话并不矛盾,都是说酒精使人大脑皮质机能亢进,想出甚至做出平日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酒壮怂人胆”,说的是,平日素质和自制力都比较差的人,网状体受到酒精麻痹,一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干下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事,因此,“酒壮怂人胆”后面通常跟上一句“恶向胆边生”。生活中,我们还常听说“酒后乱性”,指的也是,酒后人特别兴奋,克制不住自己,容易干下伤风败俗的事情。而“酒壮英雄胆”这句话,我们从“英雄”二字上就可以看出,说的是那些既正派,正气又足的人。他们喝了酒以后,能量干起事来,更有激情,胆子也更大,表现出更多的英雄气概。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二战”时,面对数百万德军的猖狂进攻,斯大林接受手下人建议,每天向士兵发放100克伏特加。伏特加是烈性酒,人喝了既可御寒,还可壮胆。就是靠这一招,喝了伏特加的苏联士兵战胜了严寒,也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德军,扭转了战局,为反法西斯阵营赢得最终胜利作出史诗式的贡献。
在百度上,我还在“酒壮怂人胆”的条目下,看到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说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在一次家宴后,借酒壮胆痛打了老婆升平公主。郭暖之所以要打升平公主,是因为这位公主嫁到郭家后,一直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动不动就对全家人发脾气。倒也奇怪,升平公主被老公打了以后反而贤淑起来,夫妻俩感情从此变好了,成为一段佳话广为流传。京剧《醉打金枝》说的就是这件事。其实,这个现象多少有点“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味道。在这个故事中,究竟是“酒壮怂人胆”还是“酒壮怂人胆”,一时说不清。在我看来,说成是“酒壮英雄胆”更合适一些。故事的主人公郭暧看上去窝囊,其实,他骨子里还是有他老子郭子仪的武人血性,只是,他刚结婚那一阵子,面对的是娇横任性惯了的当朝皇帝的千金,迫于权威,只好先忍着。后来没能忍,固然有酒精的作用,但他作为名将之后天然就有的骨气豪气还是起了重要作用。倘若他骨子里就是一个窝囊废,恐怕喝太多的酒,也不会雄起。这一点,正好证明上文所说,对于正能量足,具有英雄气概的人,酒壮的是英雄胆,反之,对于素质、底蕴和自控力都很差的人就是酒壮怂人胆。
其实,酒只是一个客观存在,并无好坏之分,只要不喝多,好处还是有的。倘若喝多了,不同的人就会有着不同的结果。我清楚自己不是英雄,但我为人正派要求上进却是从小就有的。那天,起床后,受酒劲驱使,我还在《每日一悟》上写下这么一句话:“我永远不敢说自己能够笑傲江湖,我只能说,这一生我尽力了。”就是这一句,第二天早上,酒醒了以后,也未敢在微信朋友圈里发。
可见,我骨子里就不是什么英雄,但我也不想成为一个“怂人”,我只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不断向英雄靠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