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会游蛙泳,每个人的标准一样吗?我们怎么能够达到共识,每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如感兴趣可以看看教练笔记1——游泳的标准。
记得我在2011年英派斯健身俱乐部时就做过游泳培训班的包会教学,当时是从7月1号开始到8月31号结束,每期人数不限制,班里最多出现10几个孩子,几个成人的情况。包会的前提是必须10天连续来,并且8周岁以上,游独立游行10米。如果不会,就顺延到8月31号。不过在这期间,也发生好多误会,我们对待的标准不同。不过还好我们也都顺利的解决了,多给上几节课就好了,反正也都是上课,多几个就多几个吧!可是从那以后我就不再做包会的培训了。
那是我们当时还有一个前提,如果达不到“标准”我们会有补救的措施,也有这种滚动教学的优势,随时报名随时上课,一直上到8月31号截止。
现在市场上的包会,有它的标准吗?如果不会怎么办?这些事能落实吗?
很多人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Wealth of Nation,1776 ),主张人是自私的。
站在学员家长的角度,会希望花少的钱得到更多的价值。站在教练的角度,想付出少的努力想获得更多的报酬,不会想一直“无偿”的教下去。教完一节课后,基本能知道一期后的水平,如果达不到那个标准,你猜我们会怎么办?我们就在后面的课程还会有“耐心”吗?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逼”学员,为了尽快学会学好,没有服务质量。学员还会来吗?你们不来不是我们的事,我们是包教包会。
如果在课程的一半您就学会了,还会继续学习后面的课程吗?这时的您肯定还想继续学习新的泳姿或者同一泳姿的其它相关技能!
如果在课程结束您没学会您还想免费的继续学习,您没学会继续学习,提前学会就不能终止教学。您这样想是不是鱼和熊掌都兼得了呀?
学不会只是一些外在的经济损失,隐性的损失是最可怕的。尤其是孩子,不但没学会反而对水产生了“心理阴影”,这种情绪会带到以后各个方面的成长学习中。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以后要是调整不好,这一生都不敢再学游泳,看到水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这种案例我接触的太多了,记得在2009年在一兆韦德健身俱乐部教过一个女孩儿,她当时见我的第一面就说要杀了我,不想学游泳。当时真的吓了我一跳,一问妈妈才知道原来在别的地方学游泳时,让教练给踹下去了,有“心理阴影”,问我能教吗?我一直就对心理学感兴趣,就接下了这个任务,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成功治好,不过从那以后就开始慢慢关注学员的心理了。之前我也逼过一些孩子,肯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过创伤,在这我要诚挚的对一些不小心伤害过的孩子们,说声“对不起”,请你们原谅我以前的无知。以前的自己修炼的不够,忽视了心理的影响。在这里也感谢那个“曾经要杀我的女孩儿”,是她唤醒了我对心理的重视。
在欧山这两年也遇到过很多例子,有给我跪下的“大象”,也有撕心裂肺哭喊的“大熊”,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们都治好了,现在都成了水中自由的鱼。
你们能体会一个教练的认真程度,也能感受到教练的用心。也会保护自己,并不会对造成太大的心理影响,主要是怕你们的孩子对游泳产生心理阴影。
心理治疗起来真的很难,过程也很长。越学发现越深,不懂的越多。这不3月24号继续去北京深造,希望我能进一步提升。既能帮助自己,又能帮助更多的学员。
相信肯定会有部分人学的特别快:以前学过没学会的;有学会后好久没游忘记的;有身体素质特别好的;有年龄优势的中学生;也有一些本身有天赋的,一两节课就学会的,那我们后面的课程就不教了吗?不可能吧!
这就是一对矛盾体,解决这个矛盾体的唯一方法就是市场。市场的口碑传递太重要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们都本着这个方向一直在努力,不是做一年就不做了,带领我们的团队共同进步!服务才是我们的宗旨,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安全是第一位,培养兴趣是关键,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不会出现把学员直接踹到水里,或者推到水里。在这些基础上才是教学效果!
如果仔细想想,我们不管是教还是学,又回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您学的快点,好点。学着也有兴趣,我们教的也很开心。我们都是一个共同体,并不希望看到你们学的不好。出去一说和谁谁学的,没学会,没学好,不是吗?
现在的条件好了,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儿或者旅游,一游都说游的好,是跟哪个教练在哪学的,这多开心。一游都说游的这是什么呀?以后可别跟哪个教练学,这能开心吗?你们的口碑是对我们最大的宣传和鼓励,我们有很多技能和知识,一两期是学不完的。光四个泳姿就够你们学的,何况游会游好的标准也不一样。不是吗?
学会游泳只是一个暂时的技能,要想身体好,游得更棒,就需要我们持续的学习与锻炼,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劳永逸,关键看我们持续的时间,才会带来明显的变化。
愿您早日学会,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