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大学生们可以随意支配的黄金时间,怎样安排这两个月就完全看个人了。学霸们自然不会放过充电机会,学酥们抓紧时间享受生活。当然,除了学习和玩乐,还有很多选项,其中选择暑期实习的同学也不在少数。但同时他们也会疑惑,我的实习经历是在浪费时间吗?今天就来谈谈暑期实习。
暑期实习,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学校组织的实习和自己找的实习。
对于前者,大多数人会觉得,大一的实习是没有真刀实枪的花拳绣腿,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而对于后者——自己找的实习,最常见的工作就是做一些体力活,例如发传单、端盘子、当导购或收银员等。再稍微“高级”一点的是在事业单位或企业去打打杂,在办公室里帮忙整理资料和文件、推销和宣传简单的业务、在银行当大堂引导员等。
我的大一暑期实习属于后者。时长一个月,工作内容是在税务局当导税员。与很多实习生一样,我的日常工作并没有接触到太多实质性的内容。也许在别人看来,我的实习只不过是每天做简单重复的工作,是在浪费时间罢了。一个月下来能让我收获什么呢?
目前是实习的第三个星期,我将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
1、规律的作息时间
2、发现自身不足,找回学习动力
3、学会利用碎片时间充实自己
4、各方面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下面我将详细说明这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带给我的这些收获。
你没听错,第一点正是规律的作息时间。
说来惭愧,在大学一年养成了一个坏毛病——熬夜。在学校,早自习让我即使熬夜了也不得不六点十分准时起床,但是往往会导致一上午无精打采。记得回来的头两天,因为熬夜我睡到早上十点多钟才起床。
实习后不得不早起。其实,与其说是实习带给我的是规律的作息规律,倒不如说实习让我提前体验了一把严格的工作纪律。而“按时上班”则是遵守工作纪律的基本条件。税务局工作人员都十分认真负责,第一天我提前五分钟到达工作地点,发现大家都到齐了。我被这种工作氛围打动了,后来与一位小姐姐交流时,她告诉我她们每天上班需要打卡,按时到岗。我暗自惭愧,因为在大学里上课迟到似乎是常态,我也迟过到,但似乎从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让我不禁反思:
在大学里,迟到和逃课好像无伤大雅,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一旦养成了迟到的习惯,对于以后的工作规范是很不利的。所以我们从大学开始就应该有意识的训练自己自觉遵守时间和纪律的习惯。现在的一次上课迟到可能“不足挂齿”,可是真正走上岗位之后,你需要为自己迟到等“违约”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和后果。
最开始两天我还抱怨每天七点要起床,可是后来我惊喜的发现,我熬夜的臭毛病正在慢慢被改变。因为不得不早起,我会自觉的将睡眠时间调整到合适的区间。
第二点是发现自身不足,找回学习动力。
发现自身不足的意思是说,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时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有很多方面的能力函待提高。
说实话,在大学里不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因为身边都是同龄人,大家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都差不多。所以把身边的同学当“镜子”,多半也照不出自己的缺点。在学校时自以为掌握了专业知识,看了很多书籍就觉得自己已经很不错了,总有一种自己懂得很多的幻觉。但真正走上了工作岗位才发现,理论和实践相距甚远,原来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犹记我实习的第一天,想象中很容易的导税工作真正让我来做时我却什么都不会。那天,我像个跟屁虫一样,全程一脸懵逼的跟在经验丰富的导税员哥哥姐姐后面,看他们如何与各种各样的纳税人打交道,娴熟的处理业务。而自己只能傻站在一旁,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让我记忆犹深。
这是我读大学来第一次觉得,我就好像一条只会喊“666”的咸鱼。经过一小段时间的思想挣扎,最终我发自内心的把自己当做一只小白,全然忘掉自己原本“骄傲的大学生”形象,虚心的向前辈们提问和学习。读了一年书又怎样,还不是要从头学起?
至于我是如何在实习过程中找回动力呢?
我的本科专业是会计学,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到会计要考证。我之前也只是在脑子里有个模糊的概念——要考证,至于实际的动力还很模糊。
在大学里,有目标的人不在少数,而有动力并且有详细规划的“行动者”却是少之又少。因为大多数人实际上是缺乏动力的,大学相对松散的氛围很容易让我们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危机,形形色色的诱惑又那么多,我们没有危机感,就没有动力去奋斗。于是慢慢沦为庸碌之人,日子过的浑浑噩噩。等到快要毕业之时再醒悟,再悔不当初,毫无用处。
目前实习过程中有一个现象让我印象很深。有一些纳税人,行为很像“甩手掌柜”,即便是应该归他们自己完成的很简单的操作,他们也习惯于依赖导税员,而且他们不愿意学习,一副很理所当然的样子——我不会,我不学,你们就应该为我们服务。这种态度打击到了我,就好像在说,你读了大学又怎样,你文化再高又怎样,现在还不是要为别人打工,还不是要为我们这些“没文化”的人服务。
这激起了我的斗志,让我了解到本科生就业的处境:像我是来自一个普通家庭,毕业后走上社会只能靠自己去拼搏。我第一次清醒的认识到,如果现在不付出努力,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可能一辈子都只能打打杂了。
因此我学习的动力更大了。
要说的第三点是利用碎片时间充实自己。导税员工作中的碎片时间简直太多了。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纳税人什么时候会进来。而这个等待的时间就是属于自己的,一般来说都是三五分钟的零碎时间。
头几天,我闲下来的时候会把税务局的宣传资料拿着翻看。几天后都看的差不多了,业务不忙时我也没啥事儿干。坐着实在无聊,于是我利用工作间隙干了这些事儿——阅读电子书籍、背六级单词、简书写作。不忙的时候利用三五分钟看个单词,读几页书,写一些文字,都是充实自己的好办法。
仔细想想,其实大学里面“碎片时间”似乎更多。在工作环境里,我们的行为被限制,上班打游戏这种事儿怎么看都觉得不太妥当。而我们在大学这种宽松的环境下,浪费了多少碎片时间就不得而知了。如果能把工作中的这种时间利用在大学如法炮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最后一点就是实际工作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了。
首先我觉得自己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这里说的沟通能力提升是指自己能思路清楚的表达自己想法,即怎么说能让别人明白。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大学里我们的沟通对象很单一。往往是自己的老师同学。共同语言多,沟通起来难度不大。而工作后要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到时候能不能很好的沟通就说不定了。
实习给了我这个机会。虽然我可能不会立刻学到很多沟通技巧,但是至少我可以接触到大量不同的人,有“练习”对象。
其次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很多问题是需要独立解决的,因为带你的“师傅”有时也会忙别的事儿,不可能每一件事都教给你。这时候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
大学需要独自面对的事情很多,但我们往往可以求助于辅导员和家长。工作以后有很多事务需要自己解决,因此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实习给了我这个机会。每天上班就像一次试炼,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等我去解决。第一个星期我遇到事就找“师傅”,结果发现其实有些事情经过简单的思考我自己就能解决,比如图片上传不了这种问题,换一个浏览器就可以了。所以我学会了先自己尝试解决,实在不会再虚心求教。
最后是找到了自我价值感。这种感觉是家里的空调wifi西瓜带不来的。帮助到别人的那种快乐很奇妙,它让你觉得自己有价值。
实习给了我这个机会。
其实我们愿意生活在社会里,不都是在寻找自我价值感吗?觉得自己有用处,可以做出贡献是很快乐的。只是这种自我价值感有高有低,因人而异,因不同的工作而异。我觉得实现自己的理想应该相当于找到了自己最高人生价值了吧。
以上就是我这次暑期实习的收获。也许很多人觉得大学期间的实习就是打杂,但是走上不同的岗位,体验不同的生活何尝不是另一种收获呢?做的工作不同,收获的东西可能不一样,但是至少都能提升自我。所以我觉得不管做什么,在大学里有一定的实习经历都是有好处的。
这是我的思考,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