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圈圈老师的文章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我曾经问过为企业做人才测评十多年的顾问一个问题:你掌握那么多人才数据,到底是什么因素,让同样起点的人,在多年之后差距那么大?
她给出的答案是:韧性、沟通合作能力、结果导向。一半是能力,一半是天赋。
过去,我们总是会听到别人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就要不断地坚持和努力,要勤奋、要养成好习惯、要扩展自己的有效人脉等等。
这些鸡汤味道甚浓的建议,说的倒也没错,但都没说到点子上。我们很多人其实一直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思想上的懒惰,根本没有对自身有足够的了解,不知道自己“是谁”(性格特质、价值观、兴趣 )、“有什么”(知识、技能、能力 ),不知道如何去发掘自己的天赋,不知道到底应该提升哪些能力,所以再多的努力也都白费。
最近看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和孙圈圈老师的《请停止无效努力》,对能力和天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
在《请停止无效努力》一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述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里边提到了三种方法:记日记、问自己和问他人。
其中“问自己”就是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帮自己找到天赋。比如以下这些问题:
你认为,自己能够教别人什么?或者,别人常常向你请教什么?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很少拖延?
有什么事情,让你沉浸其中忘记吃饭/睡觉?
过去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让你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
第一次采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我花了差不多半天的时间在笔记本上对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行为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反思,到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我的天赋好像是去研究、探索和学习一些技能。
比如,读大学时,在两门选修课上,我作为小组长带领大家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Flash动画的制作。当时做这些事情全是靠自己从网上找教程、案例,自己摸索,最终还获得了高分和好评,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读研究生时,因为自己的电脑内存太小,需要经常重装系统,我就研究如何用优盘制作PE系统,可在几分钟内快速完成系统重装。所以,那个时候,大家的电脑有问题都会找我。我也乐此不疲。
刚工作的第一年,发现在职场上PPT和Excel是必备的技能,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函数、操作技巧等等。记忆犹新的是当时自己还去研究过如何用SPSS做预测,让同事们都非常羡慕。
日常生活中,自己也非常喜欢研究一些实用、好玩的软件,尤其是印象笔记,作为知识管理的利器,自己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值得炫耀的技能,所以就很喜欢跟别人分享使用经验和方法,还写了大量的文章发表。
但是,我也经常会有感到厌烦和枯燥的时候,比如学习Excel的技巧,我会发现掌握的很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到,并且即使掌握了,经常不用也会忘记。而有些技能则会让我一直富有热情,比如印象笔记。
所以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那么愿意去深入研究、探索印象笔记的使用方法与经验。首先,通过印象笔记自己的大脑获得了解放,把印象笔记作为自己的第二大脑和资料库,让大脑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问题、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并最终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其次,印象笔记它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也存储了很多非常珍贵的记忆和记录,可以让我把很多事情永久保留;最后,自己的这些经验分享给别人,或写成文章后,也获得了很多正面的反馈,在给别人带来成长和进步的同时,自己的知识管理能力也日益精进。
所以,自己真正的天赋应该是:通过深入研究、探索和学习,掌握一项技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同时,也给他人带来帮助,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这里边最重要的是后半部分——成就感与满足感。
“天赋不是神奇的能力,不是那些看起来高大上、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天赋是你自然投入而熟视无睹的事情,是你不由自主,理所当然去做的事情。”
2、如何善用自己的天赋
过去自己把天赋都放在了如何提升技能上,而没有刻意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很多技能,比如PPT、Excel和印象笔记,当你把各种操作技巧练习的炉火纯青时,表面上看你已经很厉害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而真正需要提升的是能力。比如学习PPT是为了提升视觉表达能力,学习Excel是为了提升数据分析能力,而印象笔记是为了提升知识管理能力。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你才能将你的天赋用在正确的地方。
3、我们应该提升哪些能力
孙圈圈老师说过“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最优的选择是两个,一是提升能力,二是不断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天赋。”
前边我们说过了如何认识、发掘自己的天赋,那在能力提升方面,我们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如何提升呢?
如何提升能力这个话题太大,以后我们可以分章节来讨论。今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想要提升自己的价值,到底应该提升哪些能力?
关于核心能力,在很多书籍和文章中都有提到过:
《精进》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技能是学习的终点,信息和知识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和桥。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着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练技能,只求日日精进。
《暗时间》一书中,作者是这样总结的:
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他独特的个性知识经验组合,如果这种组合:1)绝无仅有;2)在实践中有价值;3)具有可持续性。那你就具备核心竞争力。比如以下这种组合:
a、专业领域技能;
b、跨领域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判断与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表达沟通能力等;
c、学习能力;
d、性格要素:包括专注、持之以恒、自省、好奇心、自信、谦卑等等。
在文章《不是你不努力,是你不懂得提高个人价值》中,作者认为能力总体来说分为三大类:
思维相关、人际沟通相关、运营相关。其中思维包括结构化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运营主要指计划、项目管理方面。
在文章《我该学什么——职场人士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主题》中,作者将能力划分两大类:
一是专业能力;二是通用能力,包括:
a、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决策能力、独立思考……
b、表达能力:口头预言表达、书面表达、视觉化表达(PPT、平面设计)……
c、管理能力:项目管理、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管对管理……
d、学习能力:对陌生能力和知识的快速学习与实践
我更加倾向于最后一种能力分类方法。
不管你是在什么行业,从事什么职业,想要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让自己具备不可替代性,就要刻意锻炼这些方面的能力。
就像组织人才学中的T字型人才结构理论所说的,我们首先需要具备某一方面非常优秀的技能,让自己那一竖成为立身之本;同时,又需要掌握各种通用能力,让那一横变得足够宽阔,这样才能在变幻莫测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中提到的书籍和文章,我在这里做了汇总,如有兴趣,可以进行深入阅读。
附1:参考资料
附2:推荐书籍
1、《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成甲,中信出版集团
2、《请停止无效努力——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快速进阶》,孙圈圈,团结出版社
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采铜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4、《暗时间》,刘未鹏, 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