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压境保持沉着,做好守敌之势,自不待言,恐惧或许更像是一只绿眼的妖魔,拖垮逆流而上的勇气,然而相比之下,妄言指责温顺柔和的人可能和怯懦言弃的守城兵士一样有着顺水之势。和前者不同的是,后者的报应往往不会来的很及时,相反它更会成为卑鄙者持续安全感的来源。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安全感的迫切需求是主导我们诸多行为的原动力,并且超越对其他任何物质的需求,而优越感一词更是成为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重要发端,而由这种心理感受所产生的安全感一直被认为是我们潜意识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一个在年幼成长过程中缺失安全感,进而迫切寻求各方面优越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在顺水之中趁势而下,人际交往中也就更会捡软柿子捏,在对抗认知不协调的心理效应中表现出更显著的低能。
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弱点》中交代的第一条人际交往的原则就是要言善而非责难。作为第一要义在各种社交书籍中被老调常谈,并不是因为这一原则仅为少数人所特有或者真的如成功学所强调的一样拥有“盈利”的作用。在逻辑上,这只是拥有话语权的人将因果关系的顺势颠倒而已,拥有某种心理行为特质对于世俗的成功只是可替代的必要条件之一,也就是说甚至都不一定必要。然后我们任然需要说服自己去相信这一信条,或者说相信这一行为特质背后的心理学动因。
指责温柔的人会造成一种心理学上的错觉,因为当下没有受到负面的回应,误认为自己的指责是建立在个人道德优越感的发挥上,别人的温柔在你看来是因为理屈或者处于理应被问责的道德阴暗面。我们习惯于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这种心理也是发端于对安全感的防御心态,而即使是颇具自我审视能力的人往往也会因为迫切的心理需要而做出认知不协调的行为,本质上前者和后者相差并不大,都是由于安全感缺失进而将这种上下求索付诸于能够简单实现莫大优越感的语言攻势上。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就不难想象为什么越是孤傲自倨的人越是要先声夺人,越是要声势浩大组织自己的语言攻势,不能接受丝毫的“溃败”。除去在面红耳赤的冷言讽语中维持自己形式上的认知一致性,他们在其他对抗认知失调的言行中表现的像个儿童。
当我们静下来作深度自我审视时,有些行为的弊端就会不言而喻。而我们聆听静谧,善待温柔的初衷并不是寻求所谓的成功之道或者押下赌注作个幸运的投机者,最重要的是为我们的意念找一个静美的皈依处,而那里又是我们安全感不会枯竭的源泉。
我们都是人间的最世俗的客人,这不妨碍我们有一颗上善之心。有人说当你想要张开嘴说别人的不是,做世俗的审判官的时候,不妨给自己的灵魂一秒钟的时间从上帝视角审视一下自己的肉身。如果你的灵魂都能够悦纳这藏污纳垢的躯体,你有何理由去恶意的非难别人,况且可能你所有安全感背后的沉重都是由他们负担着,我们能够彼此相安无事全是因为我们在互相扶持。人间不是不值得,在他们眼里人间只是不可得,须知人间不是你一个人的,那烟火里是我们共同的苦乐。
草木在如煦的春日下发蒙,于是春日就显得愈发的光明。温柔的谈吐是内心光明的启示,暖人暖己,而你要是想要做一个勇敢的人如春笋般破土而出,直插云霄,须知你心中定会有一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