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父母教训不听话的孩子: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比你听话、比你懂事、比你讨人喜欢…
有时候,孩子们也会在一起互相埋怨:唉,你们父母真好、真开明、真善解人意…
据说,以上就是本世纪最可怕的两种生物,名曰“别人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父母”
对于那些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教育自己孩子的父母来说,他们大多是想通过这种侧面的激励让孩子能够深刻反省,进而努力追求。
可以说初衷是好的,但往往结局却不尽如人意。因为孩子还没有形成明辨是非的价值观,父母对自己的批判和对别人的褒奖会让自己产生愧不如人的错觉。
这种行径极易导致孩子的身心健康会得到反方向的发展。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自卑、甚至是自闭的性格。这种后果,是会让很多家长追悔莫及的。
而对于孩子口中的“别人家的父母”,就好理解多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事物的是非评判标准尚不能掌控。所以在很多事情面前,需要家长对其进行把控。
可怕就在于孩子也有自己不成熟的思想,所以经常会与家长产生大相径庭的做法。对于家长的“过度干涉”,孩子是表示不理解的。
其实不管是“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父母”,都是家庭内部极为严重的导火索。这种心态的长期存在,势必会导致父母与孩子之前无法沟通、形成代沟。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并且绝不只简单存在于父母和孩子之间,而是流行于任何人际交往的关系中。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在抱怨自己的公司不好,一点也不人性化。看到别的公司给员工年底分红、为员工发加班费,就满腹怨言,羡慕嫉妒恨。
另外,大多数婚姻情况不是特别好的家庭,男女双方肯定是对对方不满意,认为自己的配偶一点也比不上别的男(女)人。
事实情况是,我们往往对于我们未知的事物充满兴趣,而对于常伴自己左右的人或事却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对待。
……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状态所导致的。对于这种心理状态,我习惯于把它叫做“灯下黑”。用一句来说的话就叫“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别人的都是好的”?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设想一下,我们对一个美丽的女孩一见钟情,宁愿费劲千辛万苦也要追求到手。在追求的过程中,女孩若即若离的态度总会让我们心痒痒。这时,我们看到的都是女孩的优点。
可是,当我们真正把女孩追到手之后,我们就会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她了。如果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日常的小矛盾甚至会让两人产生隔阂。久而久之,我们可能会厌烦当初喜欢的女孩,移情别恋。
各位理解了吗?对于我们拥有的东西,我们总是会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对待。而对于别人的东西,我们总是带着期待与探索的态度想要去了解、拥有。用一句比较俗气的话来说,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总结一个原因,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人都是贪婪的,总是对于现状不太满意。
可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人无完人。只有无欲无求,珍惜眼前人,才能幸福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