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自古有之。起初源于人们为了管理好社会,使社会遵循一定的礼治,又或是为了让社会安定,有规律可循。于是有识之士站出来发起倡议,让大家共同遵守一些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改良社会。
在中国古代,自夏商时期至先秦诸子百家之时,有识之士逐渐提出自己的学说,并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但由于这些古代的仁人志士,把希望寄托于诸侯小国身上,所以往往抱负得不到施展,最后只能让自己的学说郁郁而终。而在西方国家,自工业时代以来,人们出于对科学的尊重,逐渐减弱了对神的尊崇,减轻了对奇迹,圣书,对国王教士神圣不可侵犯的迷信,更多的专注于人本身,使人性得到解放。
因此,西方像富兰克林这样的倡导者,他们提出为了成功,可以养成一定的美德。这样的美德,对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人来说,不把功劳往自己一个人账上记,往往能得到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提议获得赞同。对于官员来说,除了可以作秀,也可以为大众办些实事,留一些政绩。
在富兰克林一生中,他坚持把13项美德做到极致。他所培养的美德,是对个人修养的精进,是不断完善个人品格的指南,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得以永存的法宝。它们分别是: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奋、诚信、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洁、谦卑。
在接下来的13天中,我将每天写一个关于富兰克林怎样养成每一项美德,以及这些美德对他产生的作用,并获得的成就。希望大家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