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无为之道(2)
作者:袁颈松
【原文】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不辞。
生而弗有,
为而弗恃,
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因此,有智慧的人用 无为 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实行无言的教导,
无为 的法则就像天地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一样。
顺应变化而不横加干涉,
有所建树而不据为己有,
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
为世间立下了显著功勋却不自居其功。
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功绩反而不会失去。
【道家思维】
无为 是道家思维中一种基本的思维工具,而且道家认为使用 无为 的手段去处理一切事务所取得的效果要远远超过 有为 的手段。当然, 无为 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辅助而不占有、服务而不居功、顺应而不横加干涉的做事、处世态度。以这种淡然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不会过犹不及,不会急于求成,更不会偏执一端,适得其反。
【思维案例】
分粥的故事
对权力制约的制度问题一直是人类头疼的难题。请看下边的这个小故事。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 要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多次博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顿勋爵得出的结论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 这种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向他须拍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常提出多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有那份最少的。
现代经济学是这么表述的:制度至关紧要,制度是人选择的,是交易的结果。好的制度浑然天成,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令人为之感叹。
名位的争逐,财货的贪图,于是巧诈伪作的心智活动就层出不穷了……
我们现在社会是否有这些混乱与冲突?
今晚打算加加班,多读……
追加的原文,为加深记忆:
第一章 自然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无为之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形(应该是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生而不为始(这里应该是“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边用了很多“弗”,今天再看有点迷糊,是昨晚看书的版本有差异吗?还是我直接看错记错了?晚上再确认一下吧!)
怎么办,两个版本真的不一样啊!我就先去为主了,昨晚在家用的是陈鼓应的这版呢,各位请自便哦!(10号晚上确认)
听着闺女边写作业边抱怨的负面小情绪,拿着笔写写画画,有时候差点接不住……六年级的娃不易,总得来说孩子的观点也没问题,也许她的表述也可能有美化自己的部分,但同学的问题也不少呀!
今晚就这样吧,不想对了,应该都对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