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理解练习》还是《中学生阅读》上看到过一个故事。应该是在学到《核舟记》不久之后。
后来自己的想象、遗漏、填补和故事原文融为一体后记得是这样的。
佛印和东坡对着打坐。东坡很饿,哼哼唧唧想一块出去吃饭,佛印不理他。东坡像《西游记》里的鹿力大仙或羊力大仙反正就是PK打坐的那一个,在垫子上扭来晃去,心中陡生一幺蛾子,说:“佛印佛印,此时我眼前见到的是一坨狗屎”佛印终于理他了,睁眼微笑说“我见到的是一尊佛(或一朵莲花此类)”
而后文章剩下的大部分内容都在试图向一个浮躁无知的初中生解释什么叫“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
然而一向愚钝如我,这个道理是到了大学以后才后知后觉的。
我记忆里的童年没有冬天,夏天的印象最强烈,然后是春天樱桃熟了那会儿我大中午躺在凉椅上拿着顶端系着红领巾的棍子赶鸟。还有可能就是三年级左右秋天早上我早自习回来闻到油饼的香味,那个时候我有好多件比较好看的毛衣可以穿,主要是当时没胸,穿什么都好看。
哦对了我想说的是上大学之前回忆起小学的事情,我一直是在感叹过去有多好家里有多好,时而还眼中噙满热泪想要重拾当年夕阳下的奔跑。
可如今要是真的回了家却一直戾气很重不想理人。
邻里,家人关系,似乎从来没有我从前以为过的那么和谐。
我一直假想自己在山里有个朋友。衣不蔽体无所谓,只要饮食无忧就好。
我回去看他。没有歇脚的地方就一直走。住个十天半个月,心里装满山野之趣再用油封了,回来不得不去担负责任的山下。这样就看不到让我厌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