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命若琴弦
《天道》开篇,肖亚文从中国飞到法兰克福见芮小丹。在此,肖亚文有两种选择的可能,一是飞往法兰克福见芮小丹,一是几周后随丁元英到法兰克福,但届时芮小丹已回国。如果单纯为丁元英找房子,可以在陪丁元英德国结清财产管理关系再重新回国后,找到芮小丹也来得及,甚至可以先通过国际长途电话告知,后把丁元英带到古城见面。
这个过程可以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方式得以确认,而肖亚文恰恰选择了成本最高的方式,为什么?
这正是为了撮合丁元英和芮小丹认识,通过芮小丹满足其了解丁元英现状的需求。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把两方面工作做好,而丁元英方面,一旦清盘放假,便说撤就撤,不留痕迹,她与丁元英共处的日子也就有限了,时间节点不好掌握,必须所有事情速战速决,动身趁早。
那么芮小丹呢,她很聪明,朋友交代的事会照办,相处关系对等,安排也会很平淡。要掌控丁元英行踪,让芮小丹对自己有所帮助,就要用丁元英吸引芮小丹。坐飞机去法兰克福,为的是吸引芮小丹注意力,让她作为大事情仔细考虑;抛出“极品混混”作为说辞,用神秘感引发疑惑,便可能让其产生有兴趣。
此时肖亚文最担心丁芮没有在一起,但她也只能做到这一步而不能深入。
如果故事主线以肖亚文会面芮小丹为开端,以肖亚文执掌格律诗为终结,整个链条的最大获益者之一便是肖亚文(另一个是冯世杰)。
肖亚文的布局很深,对于职业打工者如何对好老板投其所好把握机会,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价值。
那么,是否可以说,肖亚文处心积虑谋篇布局呢?
传统文化创作如章回体小说等文学作品,总给我们一种感觉,即总有大神存在,通过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布局使事情获得成功。老金建议大家脱离这种思维模式。
我们在对历史再现时,会发现即使所谓伟人,也都是在当时局限下不得不作出某些选择。如教科书上评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中央的英明决定。回归情境,在当时的时间节点,不论党中央是否确认其合法合理,农民的实践已经突破了这一点,小岗村按手印的那张文书足以说明历史进程,所有事情自生自发,只是差最后红章敲定而已。
很多历史重要关头或者人生转折情况下,都是在具体局限下做出努力,走一步看一步,每走一步都努力去做,若干步以后就能走出崇山峻岭。
当此之时,你努力的成果,写出总结就会头头是道,你走过的路就能总结一二三成功要点,也仍然是同义反复。
有人道肖亚文功利性强,但其与目的性的相关性,不能一概而论,在于区分把握每人心里的度不同。
就像cpi,pmi,gdp这些指标,领导与民众关注不同,会导致的结果是数据失真,但不意味着都是假的,而要区分各层级什么时候需要真的,什么时候需要假的,失真度如何,你便会用这些数据。
同样地,这个世界不会因为谁说假话而与谁断交。不以很高道德要求裁断,注意判断出假话情境,维持正常人际关系,才是现实成人世界。
通篇肖亚文的出现有三个关键点:
一.法兰克福往返表诚心,着意谋篇布局。她算到丁芮互生情愫:丁元英有德国留学背景,有留德生活情况,而芮小丹高考前接受德国教育,两人文化系统有衔接,相同生活背景有共同语言和认知方式,押宝成功。
二.芮小丹北京约见韩楚风证红颜,肖亚文释疑丹心迷茫为哪般。助欧阳雪北京找库房,切入王庙村生产链条巧施连环。
三.进入故事尾声阶段,刘冰叶小明退股显短浅,唯肖亚文矢志不变,终赢格律诗股份收购战。
三次出现,联系在一起,越洋法兰克福见芮小丹,助推芮小丹色诱,收购股份,没有谁能看到这一步。
丁元英的布局里没有她。这从后来肖亚文问丁元英官司由谁来打,丁元英的解释道出原委:计划里由芮小丹打官司,只有上了法庭,扶贫约定才有意义。然而事情变故,致使肖亚文走上法庭。
肖亚文,普通北漂姑娘,论颜值没有芮小丹漂亮,论家世不及芮小丹有优势,论工作路径不及芮小丹自在,因此她必须对自己有较高要求,她的整个布局,与其评价其高瞻远瞩,不如说是其价值观方法论的胜利。
人们潜意识中女人要上位,总得使用些手段和方法,她如此利用芮小丹,是否会不为道德容纳呢?
反过来想,人类社会正是相互利用使得利益最大化的。甚至道德也是效率化的。比如尊老,不正是因为经验传递智慧传承的需要吗?爱幼,不正是因为人类本质繁衍得以延续吗?这使得古老的农业民族存活,尊老爱幼难道不是功利的吗?
从这个角度理解,道德也是随着利益方式变化不断调整变化的。
从大败局角度来讲,职业经理人在其位谋其政,如何看到东家的想法和意识便至关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