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如何搭建HR三支柱体系,首先要明确人力资源的三个支柱模式,分别是COE专家中心,HRBP业务合作伙伴和SSC共享服务中心,这三个支柱像一个循环闭合的三角形,每个支柱各自独立工作但又互相配合,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闭环,一起服务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第一步: 搭建 HR COE 专家中心
搭建HR三支柱体系首先应该从COE专家中心这个支柱来入手。专家中心COE是HR三支柱体系里的指挥官,在人力资源战略转型中,它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想要搭建一个合格的专家中心团队,有以下三点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COE能力的提升。专家中心之所以能成为HR三支柱的战略指挥部,那么其过硬的专业能力就是立身之本,而大部分中国企业里的人力资源团队中通才居多,专才不足,如果企业想要快速提升COE团队的整体素质,可以三管齐下,比如从业界招募有丰富经验的COE专家、同领先的顾问公司合作、又或者是选拔有设计经验的专才加以培养等。
第二,COE沟通能力的加强。专家中心需要加强HR三支柱内部的沟通与交流,使沟通变成常规习惯,并将关键沟通节点流程化,形成闭环。举个例子, COE制定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公司的影响广泛,如果COE和HRBP沟通不畅,将无法确保人力资源政策正确的释放到业务部门,也就无法支持业务的发展。所以三支柱之间只有加强深入的沟通,才能在工作中紧密的配合。
第三,COE资源的共享。根据统计,有77%的HR三支柱模型的公司里只会设置一个COE部门,而不会在更低层级的组织设置专家中心,这是由于人力专家资源往往非常稀缺,如果在每个业务单元里都配备专职COE专家,往往不太现实。这也就要求COE专家资源需要在全公司内部共享,建立透明、高效的汇报机制,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使用最大化。
举个例子,在腾讯公司,COE是最先成立的HR三支柱之一,经过数年年的探索和变革,腾讯里的COE组织架构由不同的职能构成,包括腾讯学院、薪酬福利部、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部等组成,而每个部门又下设很多分支子部门,看似分散的架构,实则内部核心都是聚集在COE专家资源的共同管理之下,通过聚焦精兵强将把组织的活力发挥到最大值。
第二步: 搭建 HRBP 业务合作伙伴
在搭建之前,我们应该深刻的理解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RBP比传统的HR到底有哪些优势?
首先两者之间最直观的区别是传统的HR是独立部门,根据不同的模块独立分工,单打独斗,各自处理任务型的工作,比如负责招聘的同事可能只做招聘,负责培训的就只做培训,他们习惯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很难去突破岗位和职责边界。而HRBP是放置在各个业务部门当中的人力资源专家,他们不仅懂人力资源,也懂业务,是业务部门的得力助手,帮助业务团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总之,HRBP除了与业务部门紧密配合之外,还需要洞察行业、产品和客户的趋势和变化,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相关政策,动态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
而对于HRBP支柱的搭建,有三个要点:分别是「一个导向」,「两类知识」和「三板斧」。
一个导向指的是:「业务导向」,HRBP必须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以业务为导向的HR首先要做的是分析、识别业务需求,根据业务部门的需求提出相应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因为过去传统的HR都不是从业务需求出发,只是解决表面问题,未解决深层次问题,因此,HRBP首先要颠覆思维,以业务为导向设定工作目标,帮助业务部门解决实际的问题,成为真正的业务伙伴。
其次是HRBP必备的「两类知识」。第一类是人力资源专业知识,这是HR的立足之本,也是业务部门所欠缺的。过硬的专业素养是HRBP产生专业影响力、体现职位价值的基础。第二类是业务知识,HRBP作为业务合作伙伴,那么最基础的就是要懂本公司以及整个行业的业务运作模式,形成对业务的敏感度。不仅如此,HRBP作为战略伙伴还要有前瞻性,要在认知和判断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新的业务战略机遇,并通过人力资源方案提供战略支持。
第三点是HRBP必备的「三板斧」。三板斧在这里的延伸含义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需要太多,把最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都是绝招,HRBP的三板斧可以总结归纳为感知、诊断、推动。
(1)感知。HRBP处在业务团队中要善于感知组织冷暖、体察员工状态、了解业务需求。团队的氛围对于最终业务绩效的创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HRBP首先要能够感受到整个团队的氛围,经常与员工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遇到的问题、需要的支持等,以提升员工满意度。
(2)诊断。在业务环节中,由于业务人员大多关注短期目标的达成,不具备大局观,尤其是在业务变革过程中。作为业务部门的HR咨询师,HRBP要凭借敏锐的业务洞察力、前瞻性的思维方式、长远的目光来诊断业务环节中的问题,并提出可解决的方案,为公司和部门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3)推动。当今时代,企业外部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HRBP应对变革的能力对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当业务发生变化时,HRBP要和公司管理层配合,以更好地推动组织变革的进程。当HRBP真正转变为企业战略和文化大使、业务部门的HR咨询师、员工管理的政委、变革管理者这四大角色的时候,HRBP就真正落地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了。
第二步: 搭建 HRSSC 共享服务中心
说完了HRBP,最后,我们来学习共享服务中心SSC的搭建。我们前面说过,共享服务中心是HR三支柱里的作战后台。一个好的共享服务中心能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简化流程,资源共享等各方面提供更大的竞争优势,但是SSC的搭建并非易事。
数据统计表明,企业自建共享服务中心的失败率接近70%,即便成功建立并正常运转,平均耗时也需要有5~6年。既然SSC体系搭建的失败风险如此之高,那么企业首先要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思考是否满足建立SSC系统的条件。要知道SSC支柱的搭建需要依靠大量数据信息,流程化的工作量作为诉求,如果公司体量较小,相关工作较少,可能就不适合花费大量精力和成本去搭建SSC。
一个好的共享服务中心系统设计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IT技术的提升」、「内容设计」和「交付模型」。
首先,IT技术是支撑SSC的平台运营、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要知道SSC的是为全公司的人员提供数据和信息咨询工作的,需要通过大量的网络或者内部的系统资源为员工来服务,而这必须用到远程信息技术,而这些都依赖于组织的IT技术是否成熟稳定。
其次,内容设计是SSC的重点内容。人力资源工作中的事务性咨询服务主要由SSC来完成,比如大量的数据咨询服务,像是工资计算、福利管理、档案管理等,合理正确的内容设计才能正在使SSC发挥相对应的价值。
最后,SSC的交付模型决定了它能否有效运行。目前最受青睐的共享服务交付模型是「分层服务模型」,这种交付模型把人力资源的工作角色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负责直接与客户接触,处理基本的人事咨询;第二层负责提供关于特定职能规则的更详细的帮助;第三层负责解释更复杂的政策和战略层次问题。在该模型中,大部分的日常咨询工作可以通过第一层得到解决,第二、三层的SSC员工则负责政策规划及战略性活动,如薪酬福利的规划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共享服务交付模型,这将决定了未来SSC员工的工作方式和能力要求。
举个例子,中兴通讯是最早引进SSC共享服务体系的,在2007年,中兴就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建立综合的大共享服务中心。它主要集中的是财务、人力等部门的事务性工作,通过工作的集中整合,提供信息化的高效处理服务,打破传统的分节分部门处理的模式。比如员工出差,在过去员工需要到自己所在部门进行申请,到行政部门订机票,出差回来到财务部门提出报销申请,整个流程跨越多个部门,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随着中兴内部大共享服务中心的搭建,员工只需进行简单的申请,SSC可提供“一条龙”服务,帮助员工轻松搞定多个部门的事务。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如何搭建人力资源HR三支柱模式的步骤,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参考资料:基于2017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HR+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
关注@爱阅知识馆,一起陪你知识充电,开启有趣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