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一些家长给我碎碎念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动力。”
“我家孩子很聪明,如果他能把玩手机的时间和精力一半用在学习上,他的成绩就不会这样差,他的心压根就没用在学习上,每天就知道玩手机,根本不把自己的学习当回事。”
“这也快开学了,一点都不着急自己的作业,也不怕老师到时候批评他,你说我这孩子咋这样不知羞耻呀?”
……
总之都是一些对孩子的不满意,嫌孩子不够争气之类的话,爱孩子的家长们,我想问一下你们是否清楚:“孩子听到你们这些碎碎念以后的心理感受吗?”
如果不是太清楚的话,我想让大家感同深受一下:当人到中年的你,生活上还不是太富裕,父母经常给别人说你没本事,懒,对挣钱没兴趣、没动力,你是什么感受?觉得父母说得是事实,说得很对?觉得父母指出你的缺点,自己就更积极努力地去挣钱?还是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觉得自己委屈,觉得自己每天起早贪黑不就是为了多挣点钱吗?父母怎么能这样说我,是不是我亲妈亲爸呀。
当你说孩子对自己的学习不上心、没动力时,孩子跟你的感受是一样的,也是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也觉得自己很委屈,很受伤。谁不想好好学习,谁不想取得好成绩呀,这不是自己没方法,学不会吗?其实你所看到的成绩差的结果,已是孩子在努力—受挫—再努力—再受挫的状态中已挣扎了好几个来回以后呈现的结果,是孩子对自己高要求的结果,因为要求高,所以害怕失败,所以对学习有恐惧、有焦虑。这时孩子需要的不是指责和看不起,而是需要家长温暖的爱的支持,是需要专业老师的专业支持。
如果这时候,家长能用科学的家教理念入心入肺地给别人说:我这孩我心理清楚,打小就爱学习,愿意学,现在学习不好是因为他碰见问题了,没有人帮他,我和他爸都没有文化,如果我孩有个有文化的爸妈,有个专业老师指导,我相信我孩肯定不会是目前的状况。当孩子听到你对他的理解和心疼,孩子怎么会不用力,怎么会不想尽一切办法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所以我们应该清楚给孩子碎碎念什会,碎碎念的是对孩子不容易的理解和心疼,而不是嫌弃他光知道玩手机,不懂事。
如果我们能用科学的理念,用实实在在的语言和行为,支持到孩子的时候,他内心是有力量的。他们是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有动力的,但在前进的道路上碰到困难的时候,没人能帮他们。爸爸妈妈又不懂家庭教育,又不会引导他们,当孩子碰到具体的学业问题的时候,我们没有给到具体的指导,就会出现一部分孩子消极懈怠。
明明孩子内心他是有动力的,你没有支持他一下,反而往下拉他的能量,说他没有兴趣没动力,孩子怎么可能全力以赴去学习,就是有劲,也不会下力去做。你的碎碎念就像钉子扎破轮胎一样,再放孩子向上追求的劲。
就像不聪明的女人说自己的老公:“你就不如别人,你就不好好挣钱,不好好管家。男人们内心都是非常强大的,为家庭、为事业是愿意去努力的,去拼搏的,但因为行业的差异,路径的差异,人脉的差异,会限制一部分人,这时候女人如果能心疼他、支持他,男人就能焕发出巨大的能量。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只要能够给到孩子温暖和支持的力量,就一定能够唤起孩子心中的巨人。内心永远对孩子充满希望,用战略性的眼光看待孩子一生的成长,从理念上、情感上认可他,支持他,给他温暖,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
听了院长线上体验课第一节所理解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