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基平的读书笔记第二篇,上一篇是针对“品类战略”一书提出的三个质疑点,而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用我自己对“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的理解。
无论是从事哪方面职业,持续的学习是让自己能够得到提升的重要手段,所以高效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高效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薪水和职位也同步高效提升。
“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的作者背景,大家可以自行到当当网去了解。
我们决定学什么,是由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所决定的,基于此我们先需要建立起对这个职业的知识体系,才能更有针对性的纳入所需知识。
一:什么是知识体系?
我们把知识体系比喻成一座城市,构成一座城市运转需要有:建筑,道路,公共交通,从事各种职业的人群等基本元素。
比如我们做营销工作,营销的知识体系就包括如下9个模块
大家如若对营销有一定的了解会发现,以上9个模块无论哪个拆开来看都会发现背后依然有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在支撑的。
就拿第七个模块“传播价值”来讲,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市场推广方法,就单讲网络推广方法,数的上来的也有几十种,每种网络推广方法的做法又不尽相同。
所以,用数字标注的这9句话所构成的体系,我们可以称之为 营销的知识体系。每个构成这个体系的模块,用原文作者的话来说叫做“模型”,模型是够成知识体系的重要板块,相当于前面用城市举例所提到的:建筑,公共交通,不同职业的人群,这些都叫“模型”。
那知识体系如何去构建呢?
最好的方式是参考权威书籍,如以上用思维导图做的知识体系,就是源自于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整本书700多页。但一本书的系统性依然是不够的,所以一般来说会去结合市场上多本权威书籍来进行综合,然后根据自己所在的行业或所在公司的特点,形成更加专属的知识体系。
但如若只有单一的知识体系,那么依然无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所以本书的作者又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高速公路”。
什么是高速公路呢?
能够把不同的知识体系能够连接在一起,比如通过文学洞察社会学,通过商学洞察宗教,达到不同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的过程。
先举个小的例子:如若对营销,产品,技术等多个职业有了解的朋友会发现,这些职业之间看似不沾边,但实际有众多的关联在里面。
比如营销和产品的关系,如若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什么是产品,用华彬的话来说就是:策划一个购买的理由,这个理由便是产品,研发则是把购买理由实现的过程。
做营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目标市场的洞察,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宣传策略;做产品也同样如此,产品是建立在对用户需求洞察的前提下做出来的,而并非产品经理拍脑袋做出来的。
“对用户的洞察”成了营销和产品两个不同职业之间的共性。前面所提到的“高速公路”,则是对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能够做到互通的能力。
知识体系,知识模型,高速公路 这三个点构成了高效学习的基础,接下来就是围绕这三个点来进行展开。
二: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构成由 信息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拓展,信息纠错,信息运用,这五个环节组成。只有这五个环节同时发力,才能构成知识体系。
一:信息获取
提到信息获取,首先就要对信息进行归类
如上图,信息分为五种类型
什么是随意信息?圆周率知道吧?这种和现实很难联系在一起的数字信息成为随意信息,但现实生活中比较少出现随意信息,比如2014年虽然也是一个数字信息,但对每个人的意义不同,比如对我来说2014年我结婚了,于是2014年对我来说等于结婚。
观点信息,即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比如最近papi酱广告拍卖出2200万天价的事件,不同的人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就需要收集不同的角度才能得到一个更加客观的观点。
过程信息,常见于出现在执行某些标准动作的过程中,比如练习游泳,经过很多人的摸索,已经有一套科学的培训标准,只需要按照标准反复练习即可。
具体信息,即很容易与实际联系起来的信息,但事实上大部分信息都是介意具体和抽象之间。
抽象信息,即很多很难与实际联系起来的信息,比如宇宙,比如电子,比如质子等物理学元素。
明白信息的五种类型以后,就开始讲到如何获取信息
信息的获取有以下几个原则
1:简化原则
信息获取过程中剔除无用信息,只有对形成知识体系有用的东西才进行认真学习
2:容量原则
对某件事获得的信息越多,那么能够理解的深刻程度则越多。所以越是重大的决策,需要收集的信息则越多越好
3:速度原则
要实现大容量,速度很重要,因此如何学会快速阅读是信息收集必过的一关。
那如何快速获取信息呢?
书本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可以采用 拇指阅读法,即手指着一行行字快速移动,这样能对阅读速度提高很多,而不是眼珠子转动着来看。
以上三个原则如何把握尺度,就需要我们日常反复实践和训练了,这里没有标准而言。
二:信息的理解
信息的理解分为三个层次,一层是理解字面意思,第二层是能够做到信息拓展,第三层是能够做到对信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