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述
复述就是把读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复述可以很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强化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的成就感
父母可以——
a. 时常启发孩子,“这本书你觉的哪里最好玩呀”,“你读的某某书讲课什么好玩的事?”
b. 不要抱着考察纠正的态度,不让把复述当成功利的任务,就听孩子自然的讲述,开始可能落就不够好,或者讲不全都没关系
c. 复述的要诀就是孩子愿意讲时大人就兴致勃勃的听他讲,不愿意不要勉强,家长多做示范。
2、 评论
评论就是读到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
孩子读到某本书,愿意把书中人、事、只是等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他不止读懂了内容,还经过思考有了自己的理解。
父母可以——
a. 发现孩子就书中内容表达看法是,引导孩子具体说说。比如看完《我想换个颜色》孩子会说这只狼太好笑了,可以问题“你觉得什么地方它最好笑?”/“为什么这么好笑?”
b. 父母与孩子共读中,善于问“你怎么看?”。在《我最棒》中沃夫为了得到第一名,绊倒小旋风,偷了同伴的成果,他真的赢了吗?好故事会让孩子带入和思考
c. 过程中应当自然的引导,不要机械的读书后就问孩子“说说你的看法”,家长可以聊天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看法,同时聊到孩子。
3、 讨论
讨论父母和孩子共同讨论某个话题,大家各自发表看法,在他人言语中继续深化自己的观点。
父母可以——
a. 在孩子复述或者评论时,自然的发起讨论,“这事我知道,是不是...?”,或者“我觉得,你觉得呢?”
b. 在讨论中父母积极贡献自己的观点,但不要否定孩子
c. 内容不需要太宏大,以“故事”为主讨论即可
提高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理解力、独立思考能力,不容易人云亦云,会自然的表达“我的想法”。
4、 抓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的提取是阅读力重要表现之一。
故事性读物关注5W
知识性读物关注关键词、关键词解释
父母可以——
引导孩子复述、评论、讨论,同时也是在培养孩子抓核心内容的能力。孩子读书阅读,表述越多,就越善于抓住核心内容。
4、 抓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的提取是阅读力重要表现之一。
故事性读物关注5W
知识性读物关注关键词、关键词解释
父母可以——
引导孩子复述、评论、讨论,同时也是在培养孩子抓核心内容的能力。孩子读书阅读,表述越多,就越善于抓住核心内容。
5、 泛读
泛读是一种快速阅读能力。
不会泛读的孩子,阅读速度偏慢,不容易快速把握阅读内容。
父母可以——
a. 让孩子有充足的阅读读物,有大量阅读的素材
b. 孩子阅读时,不过多的要求指读和朗读
c. 建立每日阅读习惯,阅读速递一定是建立在阅读量上的
6、 精读
精读是学习知识、理论的重要方式,是深入阅读的能力
孩子日常阅读和学习,既需要用到泛读也需要精读,既需要一本书能反复阅读,也需要一个小时快速翻完一本书,两种能力都具备的孩子,才能说真正的会阅读。
泛读保证涉猎的广度,精读保证深度。
7、 拓展
拓展是延伸阅读的能力,包括专题内延伸和跨专题延伸。
善于阅读的孩子会从一个专题的某本书,延伸到另外一本书,直到感觉自己在这个专题内阅读兴趣已经得到充分满足。也可以从一本书的一个画面,延伸到更多这个主题的内容。
比如《我想环游世界》里,会在故事中进入12个国家,孩子会从这12个国家和自己已经有的国家知识形成串联,并且“埃及”也出现在《我爱博物馆》这本,内容的延伸会让孩子对知识更立体。
父母可以——
a. 充分支持孩子的丰富阅读读物
b. 支持孩子在阅读中“跳跃”和“贪多”
8、 知识导图
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关联性整理,可以很好的扩大孩子知识储备,慢慢的建立起自己的阅读体系。
孩子学习过程就是把书本显性知识内化成自己的隐性知识的过程,导图可以很好帮助孩子梳理一本书或者一个主题的内容。
《三十六计》后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