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回家后迎来了一位访客,就是他生活里的愤怒表达者:獾!
他一来就强硬地要求蛤蟆辞去校董一职,转而推荐他。
獾常让蛤蟆觉得羞愧,在蛤蟆的生活里,他是类似于父亲般严厉的专制者和控制者。
类似的情形过去也发生了很多次,蛤蟆习惯于这种指责,也有“应对模式”。
但这次,他却延长了反应的时间,所以当獾要求今晚回复时,蛤蟆也再一次地坚持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
蛤蟆几乎等不及去告诉苍鹭,有关老獾对他的攻击,而他又是多么地愤怒于别人对他价值的贬低和忽视,以及之前自己是如何地无力反抗。
苍鹭指出,他一直在配合对方玩一个“共谋”的游戏,并且很擅长这种配合。
这让蛤蟆很恼怒,也很困惑。
苍鹭反问,为什么遇到类似的事情,最后的结果都是对方占了上风,而自己显得可怜又弱小?
这到底是纯属倒霉还是自己也用某种方式与对方“共谋”了这个结果呢?
蛤蟆无法接受“共谋”这个词语,因为没人会想让自己不快乐或活得悲惨。这听上去太蠢了。
但这些乍一听显得愚蠢而不合逻辑的东西,却最容易打破我们的表面,这能帮助深入自我和内在,但这个过程却往往让人相当不舒服。
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
而如果你想变成更好的自己,那必须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更需要勇气和决心。所以通常人们会拒绝打开这扇艰苦的学习之路。
蛤蟆遇到的老獾不是“儿童自我状态”,与之相反,他处于“父母自我状态”。
处于父母状态的人,神情严厉,沉默冰冷,大声怒吼,让人害怕,有时还会很挑剔。
常批评人,愤怒,严厉。这就是老獾的“父母自我状态”。
这是人的另一种状态。
它包含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并借此判断是非对错。
这些来自父母的东西,最能左右我们的行为。它塑造了我们的童年生活,不可避免地对往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但我们不是父母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通过对状态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到对方的反应,从而选择更好的应对方式(提升了情商)。
每个人都有“父母状态”,这来自于父母的言行和对待我们的方式。
而这种状态有时朝向自己,故而你没有察觉到。
苍鹭把“父母状态”形容成一个法官,这个法官一直在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然后顺理成章地惩罚他们。
这让被控诉的人觉得自己像个囚犯。被人定罪已经很糟糕了,更糟糕的是连自己都觉得有罪。
所以老獾的审判对象是蛤蟆,而蛤蟆则是审判自己。他判定了自己有罪,然后谴责自己。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人会严厉地惩罚自己,包括自我折磨。
极端的案例里,甚至会施以极刑(包括自杀),这种谴责和惩罚会伴随一生,一直下去。
蛤蟆过往不止受到外来的批判,更严重的是,来自自己的批判才是最致命的。
残酷的是,能帮你的只有你自己。
如何能停止自我批判,对自己好一点呢?
换句话说,你爱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