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天时间的准备,今天上午上了爱国综合实践展示课的公开课。深深地感悟到: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效果会更好。
这样的小综合实践展示课在我们班上是一种常见的课型。因为依靠活动课来推动学习,靠活动来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我比较喜欢采用的方法。
两年前刚接这个班时,绘制思维导图,训练注意力游戏,朗诵比赛,我为书狂读书活动,办手抄报,办制作剪贴报,知识竞赛……
各种活动。频繁地出现在我的课堂上。因为我相信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效果会更好。根据有名的学习金字塔效应,学习知识时候,仅仅是听讲的话,二十四小时后保持率为:百分之五;用眼去阅读,二十四小时保持百分之十;相反,通过演示以及教授他人,二十四小时之后可以保持百分之七十五,百分之九十!
多么大的区别!
在今天的分组展示中,全班每一名至少都属于其中一个小组。还有一些特别能干的孩子可能会参加两个组。最多也就是两个组了。因为我们人人都要参加,不可能只给个别人机会。
人人参加,人人都有了展示与锻炼的机会。
第二方面,在每一个人走上讲台之前,他们还有一段自我练习的时间,这也是他们自我提升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关键的是,在这个环节里,老师只起到很小的作用。更大的主动权掌握在分管各个小组的组长手里。而组长所起作用的大小,和每个团队合作的情况又有关系。
比如,今天有一个小组表演了快板词。快板是我在网上提前买了的,但是我不会打快板。更不会教学生打快板。怎么办呢?我先是计划找音乐老师求助。后来,在班上一问,有一名女生正好会打快板。于是, 这个工作全权交给她做。她负责培养出自己的快板组的所有成员。不管是排队列,还是快板词的熟悉过程,还是打快板的技艺,全交给她了。她很积极,而且很有成就感。
诗歌朗诵,为了挑选出一个较好的节目,上一周我们已经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初赛,挑选出的优秀小组参加表演。节目就交给一个最善于朗诵而且组织能力强的女生。她负责指导大家朗读,为大家分好不同的内容,排列好队形,还负责比组织大家排练。本来,我应该针对他们朗诵的情况一句句指导一下朗读情感的体现,但是真的太忙了。在正式上课之前,没有听过他们朗诵的练习。
但是他们自己是非常重视的
周二我在宿舍三楼值日,听到二楼有人在练习打快板,不用说了,那肯定是我们班的。我担心扰民,影响别班做内务。虽然还没有打静校铃,还是安排一名学生告诉他们不要再练了。如果是别的学习任务,他们会有这种废寝忘食的刻苦精神吗?恐怕我两只眼睛盯着他还想偷偷懒呢。
负责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小组由一名田径训练队的孩子负责。本来内容并不多,也就是说几句话的功夫。可是她竟然向田径训练教练请假。带着自己的小组在校园的僻静角落练习一遍又一遍地说。教练打电话让她不训练我却找不着人。她作为组长,可以把组员组织在一起。
再比如,有些记古典诗词以及记朝代歌的,他们把要记的内容抄下来放在校卡里,随里可以看两眼。说实话,看到他们这个样子我感到很欣慰。
这积极性是怎么调动起来的呢?当然就是因为有了表演。谁没有表现欲呢?谁没有成为舞台发光渴望呢?
谁都有。因此,他们紧锣密鼓地排练,完全不用 我提醒与督促。反而是我常常担心他们练习的动静太大了,怕影响到旁边的班级,规定他们在哪些时间不准练。高涨的热情,让我看到了孩子原来都有好学的一面。
更难能可贵的是,因为临时决定让学生来主持,我在昨天晚上八点钟才把主持稿交到四名主持人手上。没有指导他们如何分工,只是告诉他们晚自习下之前,四人协商分好工,明天上午第二节正式上场。真是挺佩服他们,也能如此淡定。
所有的展示内容没有经过一次彩排,我们就直接上公开课了。想想也真是有些冒险。但事实证明,学生们做得很好。
就像一名老师评课时说到:学生们在台上展示,是全员参与;而且每一名学生从台上下来时,表情都是喜滋滋的,说明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
是的,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享受中运用知识。
记得自己读初中时,也有类似的经历。那时我班的物理老师应该是刚刚失去了老伴。他上课时总是不管纪律,只管自己讲自己的。导致不少物理跟不上。我们的班主任组织了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做小老师,专门给部分学生讲物理。 我也是小老师之一。记得为,给他们讲题,我除了看物理书,还翻了不少练习册,把易做错的题整理出来,专门为他们讲解。不知是不是有了这样的经历自己的物理在初中一直都不错。还参加了区里的物理竞赛获过奖呢。
在活动获取知识印象更深。在讲解中掌握知识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