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一组和童年有关的文章。选了沈从文的《捉蟋蟀》,文中的孩子气让人忍俊不禁,小青老师的青调江南“话说小时候”是我心仪已久的,节选了其中一篇《天寒地冻的日子》,在寻觅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金波的《跟着童谣飞》,老先生娓娓道来,人间至美跃然纸上,摘录一小段:
我的第一首童谣就是娘教我的:
拉箩箩,扯箩箩,
收了麦子蒸馍馍,
蒸个黑的,放到盔里,
蒸个白的,揣到怀里。
唱这首童谣的时候,我刚开始学说话。我依稀记得我和娘面对面坐在炕上,她用两只手拉着我的两只手,一拉一放,一送一收,用有节奏的声调唱着这首童谣。我特别盼着娘唱到最后一句“蒸个白的,揣到怀里”,那时候,她就会猛然把我揽到怀里。那时候,我们都大声笑着,我把脸紧紧地贴在她温暖的怀里。笑声一停,我会立刻请求娘再唱一遍,就这样,我会一次一次地被娘“揣到怀里”。
读到这里,会想到自己的娘,想到自己的儿时。孩提时代,在娘的臂弯里,听娘哼童谣,月色如水,娘的声音清晰又缥缈,不知不觉,我就沉沉睡去了。稍稍大了点,孩子多了,家里地里,娘渐渐没有了唱童谣的心境。不过时常在麦罢或秋收后的闲暇,能听到娘唱歌,唱“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也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她一开口,我们姊妹也跟着哼哼,娘高兴,我们也开心啊!后来,我们陆续上了学,几个孩子的花销不是小数字。娘拼命干活还得管友好的乡邻借钱给我们交学费时,我们就再也听不见娘的歌声了。
再有十五年就好了!
再有十年就好了!
再有五年就好了!
当我们都好了的时候,娘渐渐老了。
所以,看到老先生这篇作品,不免泪湿眼眶。
选编这组文章的过程,也是找回自己的过程,它让我知道我在哪里,我是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