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对金溪竹桥古村有所耳闻,但一直没有去。还有金溪荷兰大坊村,国庆时就说要去,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搁置!所以,这一周必须要迈出步子,必须要走出去。
一、 新挑战:开高速
对于去金溪,虽说不远但要开高速的确对我是一个新的挑战。以前我是坚决不想开的,但是这一次我得勇敢迈出这一步,因为妈妈们也需要各项技能傍身,才能带孩子看更远的世界啊!总要有迈出去的那一步!
路上花了大概一个多小时,虽然高速车不多,但还是紧张啊!况且车上还有三个娃跟两个大人!好在车不多,一路有说有笑,时间过得挺快。就是我一路上认真握着方向盘,几乎没有说什么话,只听着孩子们在后面谈天说地,好不热闹!最后安全到目的地再安全到家,我觉得我新技能又get了。
二、大坊荷兰村
大坊荷兰村位于金溪秀谷镇,之前看简介以为就是一般的旅游小村,并没有特别高的期待。真的是任何事情没有亲眼所见,就没有发言权。当我们真的到那个地方的时候,虽然谈不上多么的震惊,但这个村子里所弥漫的那种艺术气息还有那种乡村独有的宁静,建筑的独特真的让人非常的享受。
满眼望去都是绚丽的色彩,利用各种图形线条构成的景色,色彩搭配非常舒服,虽然有时候并不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但这种作品看了就是会觉得很好看。关键是这些作品作为村庄,居民居住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这个村子给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美,这种美是古朴美与现代美的结合,它们好像毫不相干但又好像彼此融合。第二个感受就是干净,仿佛所有的树和草都有自己独特的位置和顺序,道路上的青苔在青石板路上显得格外的宁静。第三个特点就是色彩艳丽,虽然这天的天气阴沉,但眼前所见好似一个巨大的调色盘。
我喜欢这样的宁静,也喜欢这样的雅致。
思考:何谓美?何为丑?这种美丑的界定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感受,但爱美和向美之心人皆有之。只要这个事物能够让你觉得舒服,这就算达到了美的功能。时常说进行美的熏陶。有时美不一定是看见的,也可以是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甚至是某一刻悟到的。
孩子们的活动记录:
孩子们好像天然就对这些环境有好感,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换了一个漂亮的地方继续他们的游戏和玩耍。一下车就撒开了腿跑,你追我赶。偶尔也会被身边的小事物说吸引,于是便停下来仔细观察,也不知道这个花叫什么名字,好像这个地方所有的事物都是新的,都有想要了解的欲望。大到一栋造型独特的建筑,小到路边的一棵小雏菊,都是他们想要了解的对象。
除了这些东西,他们被吸引的还包括色彩绚丽的彩色牛,以及路边可爱的垃圾桶。
当然,对小朋友们来说,除了见识新鲜的事物,还有就是在这个陌生的地方随便走一处体验探索的快乐。偶尔见到美丽的一处景色要求拍集体照时总是各种姿态,姿态中又透露出这种肆意的欢乐和不为什么而拍照的拍照。他们也许不知道,过了很久很久以后,这些将成为他们美好的回忆。
另外,我们还是逛了展馆。展馆中各种造型的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不过对于小朋友来说,这些作品实在是超过了理解的范围又或者这些作品实在跟外面的野花野草没什么两样,新鲜感之后,它们就没有了特别的功能。所以孩子们在展馆里基本上五分钟就逛完了。我们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孩子们不懂事会随意触摸作品甚至是损坏了作品,所以大人的心思不在研究作品上而是在看孩子是否会毁坏作品上。
反思:这种方式的逛展似乎作用不大,但一定要去经历,因为只要孩子进去了就会有收获。在家长的不停唠叨中也能获得秩序感,只是因为家长对这些东西不熟,也没有专业讲解员,这些内容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故事性,那这些再好的艺术品可能也激发不了孩子的更多兴趣。
大坊村里到处独特造型的设计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家争先恐后的跑去要一探究竟。
甚至还有哥哥们不经意间用鞋子敲打出来的声音都成了小朋友研究的对象,那个仔细探究的样子真的是萌极了。
当然,还有给妈妈们的合照,更是大家展示高超“拍照技术”的时候,当然也有因为没有手机而难过的宝贝,所以要时刻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也要教会孩子学会延时等待。如果做到,就会得到更好的奖励,比如给妈妈单独拍照的机会。
大坊村的游玩随着欢声笑语结束,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景,也探究了半天村口荷塘里的花坛是如何修筑的,也看到了水鸭子汽艇般的快速游泳,还有门口的古樟树的树洞里究竟是什么宝贝在里面......好像还有好多东西可以发现,还有好多东西可以研究,不过午饭时间已到,我们该去找吃的了。
午饭:福至尊鱼羊馆。
经过一番距离对比以及口碑对比,我们选择了离的稍远,但评价较好的福至尊鱼羊馆饭店。环境还不错,关键是菜的味道很好。我们出门点菜最大的考虑就是不辣,健康还好吃。所以,点了香蕉飞饼、水蒸蛋、蛋炒羊肉,扇骨、青菜、还有羊汤。前两个孩子们很爱吃,就是后面的羊汤孩子们估计不习惯味道,没有喝太多。
反思:吃饭这事按道理是没啥要写的,但是我们队伍里最小的小玉米弟弟让我太惊讶了。只有两岁多的他居然能够使用筷子夹菜,而且几乎完全不需要妈妈帮忙,自己吃东西。自理能力让人佩服。看到小玉米,我就开始反思,我是不是为我家娃做的太多了。
还是要做70分的妈妈,舍得放手,要有耐心,允许犯错,从试错中成长。
三、竹桥古村
竹桥古村建村已有800年的历史,现有常住人口206户800余人,且均为余姓。鸟瞰全村,似一柄张开的巨扇。竹桥古村有多种功能的建筑,是我国南方农耕文明的历史见证,蕴含了“临川文化”圈中多种文化元素。村内有宗祠、书院、雕版印书作坊,致仕归乡官员的书房局宅等古建筑109栋。竹桥古村还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雕版印刷,为“金溪书”的发祥地和主要承印地,是江右商邦兴盛与衰弱的一个缩影。竹桥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涵盖了考古、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的种种认识在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没落封建社会农商儒并重的有丰富人文历史信息的标本。
竹桥古村因为《爸爸去哪儿》第四季而出名,在这里能够较为完整的感受江右民系聚居的古村,对于这类古村感受似乎都很类似,所以没有特别多的感受,但是每次走到青石板的路上,还是能让人有一种返璞归真,心灵平静。
路上孩子们一直在好奇为什么池塘里会长那么多植物?这种植物叫什么。为什么谈能够在水里保持那么好的姿势。
其实竹桥古村的游览对于孩子们来说,古村的文化有点深度孩子们不一定懂,但这是他们接触大自然的好机会,所以我们的玩耍逐渐转移到了广阔的田野。
我们看到了长在石头上的小南瓜、长的很老的丝瓜,看到了路边像灯笼一样的小野果酸浆,还看到了金色的麦穗,长满田埂的小野花鸭跖草
、还有路边撒掉的谷子,使劲拨开外面的皮就是大米,还在田间小路上撒欢的跑,
反思:没啥目的地,甚至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将本来的目的地进行调整。就这样一路走下去,追追打打,蹦蹦跳跳,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一路的疲惫也就消失了。
从竹桥古村入口到竹桥古村大概1.5公里的距离,本来我们是可以坐观光车的,但是为了锻炼孩子们,也为了饭后消食,我们选择了步行。不得不说孩子们都是好样的,一路上自己远远跑在前面,甚至妈妈们倒成了“负担”了。还有我们团队里最小的小玉米宝贝,就这样跟着妈妈,看到一个垃圾桶就抱一截路,再看到下一个垃圾桶就自己下来走,就这样我们来回都是步行,不得不说,连自己都要夸一下自己!我们太厉害了。
金溪一日游到此结束,我也好像流水账一般写了一大通,没有什么写作目的,就是想将这些美好留下!它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也见证了妈妈们的成长。我们彼此就好像那首美丽的小短文《牵着蜗牛去散步》,在生活经验面前孩子们仿佛就是蜗牛,我们总是催促着孩子这个快点,那个快点,殊不知,自从有了这只小蜗牛,我们的世界便开始改变,我们开始关注了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事物,小确幸,小美好,也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