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市、不打广告、不贷款!贵州第一名企老干妈凭什么身家75亿?

每次传出老干妈上市的新闻,相信很多朋友都会心里一紧,担心国民辣酱会被资本糟蹋了!

每当此时,我们就会想起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的企业经营三原则——不上市、不打广告、不贷款。这已经与美味的辣酱产品一道,成为老干妈最为人熟知的品牌印记。

身家数十亿的陶华碧经常谦虚地说自己“大字不识一个,什么都不懂”,但中国人心里清楚,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问题是,许多人只知道老干妈很牛,但对老干妈的创立、生存、发展壮大史却一无所知。今天,何老师就将为你一一揭晓陶华碧前期创办老干妈的艰苦奋斗故事!

1

大道至简,货真价实

企业的理念、气质,与创始人的性格、思维有着莫大的关系!

如今的老干妈是贵州仅次于茅台的知名品牌,陶华碧也与华为任正非一道并列为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但她本人却出了名的低调,几乎不接受采访!

不过,就像你对老干妈产品的喜爱已经深入到骨子里一样,陶华碧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已经深深刻在你脑海里了。

当某些中国品牌被曝国内售价高于国外时,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陶华碧说过:“我是中国人,我不赚中国人的钱,我要把老干妈卖到外国去,赚外国人的钱!”

当某些企业深陷于股价、市值等资本游戏,无心顾及经营而最终昙花一现时,我们又会想起老干妈霸气地观点:“上市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

当无数人为了“财务自由”梦,频频在金融借贷领域玩火却屡屡暴雷时,我们更加怀念老干妈:“我不欠政府一分钱,不欠员工一分钱,拖欠一分钱我都睡不着觉。和代理商、供货商之间也互不欠账,我不欠你的,你也别欠我的。”

所有商学院、EMBA都在教你各种复杂的套路、打法、理论,陶华碧却20年如一日地坚守着最淳朴的商业逻辑:货真价实,诚信经营,产品好就能占领市场。她知道自己卖的东西是给人吃的,出问题会“遭天谴”。

这是最基本的成功逻辑,却是当下最欠缺的逻辑。

2

吃苦耐劳、善良亲切的“老干妈”

“货真价实、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可以说是陶华碧一生的座右铭和准绳!

1947年,陶华碧出生在贵州湄潭县的偏僻山村,没上过一天学,迄今为止也只认得自己的名字。

20岁成家后,没几年便遭遇了不小的打击——身为地质普查员的丈夫,不幸病逝,只留下年轻的她独自抚养两个孩子。

迫于生计,陶华碧选择去广东打工。为了省吃俭用,她经常把家里的辣椒做成酱料,带过去拌饭吃,慢慢地居然调制出一种独特的辣椒酱,这也是老干妈最初的配方。

后来,她还是回到老家卖起了当地的一种小吃——米豆腐(凉粉)。为了购买原料,她每天需要大清早就出门,坐最早的班车,但是班车司机嫌她的背篓太大、占地方,经常拒绝她上车。

不得已,陶华碧只能每天步行10里路,再背着几十斤重的原料回家,做好米豆腐之后又得走街串巷去卖。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1989年,那一年陶华碧用捡来的砖头和石棉瓦搭建起了一家简陋的餐厅,从“流动走贩”变为“店主”。

由于米豆腐物美价廉,陶华碧的小店成了附近几所中专学生眼中的“网红”。可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学生赊账的情况,久而久之小店就积下了一笔不小的“欠款”。

尽管自己的经济收入不高,但陶华碧却很善良,她会专门了解哪些学生的家庭真正有困难。穷学生所欠的饭钱,她会悄悄低给销账。

有位贫困生对此很是感激,经常称呼陶华碧为“干妈”。这一称谓,恰恰最能形容陶华碧吃苦耐劳、善良亲切的为人与形象,于是“老干妈”就取代了她的名字,为当地民众所熟知。

如今大名鼎鼎的“老干妈”品牌名,其实饱含着对陶华碧的感激与喜爱。

3

响应群众号召,

老干妈辣酱横空出世!

老干妈的餐厅生意并没有做多久。

1994年贵阳修环城公路,陶华碧凉粉小店所在的道路一下子成为了主干道。为了多招徕顾客,她推出了到店吃饭、免费送辣酱的“促销”活动。

一开始,来往的司机就喜欢上了用她做的辣酱去拌凉粉吃,可后来,凉粉没谁吃了,免费的辣酱却一直被这些司机朋友惦记着,不少司机专程到店里来买辣酱。

随后,“老干妈辣酱”的名头在走南闯北的司机口口宣传下,传遍贵阳,其它地方的人也愿意专程过来吃。

有一天,陶华碧的辣酱送光了,就关店出去溜达了一圈,却发现周边十几个凉粉摊的生意都很火,但客人用的却是老干妈辣酱。

陶华碧气得不行:辣酱秘方是我的,但自己的凉粉生意没做起来,反倒喂肥了那么多竞争对手,这怎么行?!

第二天,她决定“停卖”辣酱。吃不到她的辣酱,顾客感觉没什么味道,于是周边凉粉店的生意立马降温。这些老板搞清缘由后,纷纷找到老干妈说:你辣酱那么好,还卖什么凉粉,卖辣酱就可以了啊!

一语点醒梦中人,陶华碧开始调整了经营方向,以卖辣酱为主,凉粉成了配套品。但问题又来了:

一边,越来越多的顾客慕“老干妈辣酱”的名而来;另一边,老干妈再有能耐,一个人的“产能”也极其有限,最终形成“供不应求”场面。

每次的辣酱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大部分吃不到辣酱的人不干了!

街道办事处也有老干妈辣酱的粉丝,他们建议陶华碧:别办餐馆了,你办家辣酱工厂得了,员工、手续我们来帮你办妥。

陶华碧“吓坏”了:我大字不识,哪里懂办工厂?开家小店能维持生计就不错了。

可是,建议她办工厂的人越来越多——工商局的人来过,她心心念念的穷学生们也说:希望她办厂,让更多人吃上好辣酱。

到了1996年8月,在大家的鼓励、帮助下,陶华碧终于鼓起勇气,在当地村委会提供的两间房子里办起了辣酱加工厂,厂名就叫“老干妈”。

一个辉煌的品牌就此诞生。

4

没读过书,

照样能当好老板!

工厂建起来了,老干妈辣酱也拥有不错的群众基础,但并不意味着老干妈的经营会一帆风顺,相反,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

可一旦迈出办厂的这一步,陶华碧就没有想过退缩。不识字又怎样,她明白,办工厂和开店一样,货真价实才是硬道理。

食品加工厂初期,原料、生产和经销三个方面是最核心的环节。

原料上,制作了多年辣酱的陶华碧,知道哪些辣椒做出来的口味最好,所以她一直坚持选用最合适的辣椒

而在生产环节,她用了最简单的方法——以身作则,带动员工积极性。就拿切辣椒这件苦差事来说,找来的员工不愿做,陶华碧就亲自上阵,一边演示一边“念叨”: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

办厂最初的那些年,身为“老板”的陶华碧一直是工厂里的“生产标兵”,由于常年在一线劳作,她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指甲也全部钙化。

产能逐渐上去了,包装又是一个问题。一开始,陶华碧找到身为国企的贵阳市第二玻璃厂,希望能订制玻璃瓶,但对方看不上几十、几百个的订货量,一口拒绝。

陶华碧不理解了:我花钱买瓶子你还有不卖的道理?你会发现,当涉及到原则问题时,亲切的老干妈就会变得强势起来——她坐下来和对方谈判,一张嘴全是“硬道理”:你嫌我要货少,可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在她的争取下,老干妈终于解决了产品包装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全国出现国营玻璃厂倒闭潮,而贵阳二玻却靠着做大后的“老干妈”存活了下来,只因为陶华碧认为:这家企业(贵阳二玻)在我困难的时候帮过我,人得懂得感恩。

同时,为了提高“老干妈”辣酱的知名度,让消费者辨别出正宗的老干妈产品,陶华碧突发奇想,拍了自己的照片张贴在产品瓶身上。

恐怕她也没想到,这一举动日后会让自己成为全中国最具辨识度的企业家之一;类似的做法,还有王守义十三香。

5

做市场、学管理,

带领老干妈进军全国!

在度过最初的起步阶段后,“老干妈”随即遭遇了瓶颈。

其一,产能提升后,当地市场需求快速饱和,老干妈急需对外扩张市场。

心思灵活的陶华碧,依旧用上了“笨办法”。她用篮子装上自己的辣酱,前往外地的商店推销。

起初没有商店愿意采购,陶华碧就说:我的产品先放在你这儿卖,卖出去之后你再付钱,卖不出去我就收走。商店一想,这种模式没有风险,于是答应了合作,老干妈就此在外地上架。

还是那句话,好产品不愁打不开市场,陶华碧回去不到一个礼拜,各地商店就主动联系,希望她赶紧送货,甚至有机关食堂直接上门来订购。

陶华碧敏锐意识到,老干妈扩大市场的机会来了,当机立断给贵阳二玻打电话:给我来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其二,企业规模扩大,十分考验陶华碧的管理能力。

做大了市场,“小作坊”式的工厂已然不够看,于是陶华碧在1997年8月,正式成立了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员工人数一下扩展到200多人。

做产品、打市场,陶华碧还能hold住,但管理是个系统性问题,陶华碧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外行。正所谓人无完人,谁都有不足的地方,真正聪明的人不会“不懂装懂”。

陶华碧没有乱阵脚,跟没有瞎搞乱搞,而是明智地请大儿子李贵山回来帮忙。

她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李贵山给她准备发言稿,她听两遍就能背得差不离。她看不懂财务报表,财务人员念了之后,她很快就能算出个大概。

每个人提起老干妈的管理模式都十分简单,从架构到各个方面没有任何花哨,但是却是真正的走入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合作者、每一个消费者的心中,简单的极致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然后再去要求别人。

陶华碧的管理方法,就是当好“干妈”。

员工出差,她会亲手煮几个鸡蛋,送他们出厂坐车;员工结婚,她愿意亲自当证婚人;员工反映吃住不容易,陶华碧直接拍板:所有员工食宿全包!

出于关心,陶华碧经常“管闲事”。曾经有位农村来的厨师,明明有两个年幼的弟弟要养,他却抽烟喝酒,每月工资所剩无几。陶华碧知道后专门请他吃饭。吃饭时,她一边掏心掏肺,劝对方戒烟戒酒;一边“霸气”规定:以后除了必要的零花钱,你的工资全放在我这,弟弟上学了,就找我要。

其三,陶华碧没文化,但她高度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

人们经常惊叹于,陶华碧没文化照样能够成功。但她很清楚,维持企业的生命力,人才是最重要的。

她经常对员工说: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从公司创立伊始,陶华碧就派管理人员去一线城市考察学习。

同时,对于高素质人才,她十分信赖并屡屡给予重用!多年来,老干妈招募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现任管理团队大多是高薪聘请的职业经理人。

6

学习了老干妈,

方知陶华碧的人格魅力!

陶华碧不懂资本,甚至对资本有一种天然的排斥。

2000年初,陶华碧计划再建一处厂房,但公司资金基本用来收购原材料了,有人就建议她找政府帮忙融资。

然而,当陶华碧在区委电梯里被门了一跤后,她居然说: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借了。

她不是开玩笑,而是由衷觉得:我们向政府借钱,是给国家添麻烦。

老干妈做强后,各路银行纷纷求见,陶华碧全都不愿见;政府给到的贴息贷款,她也不要,地方官员多次提出要帮扶老干妈进一步做大,陶华碧还是拒绝,她说:“我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的事,踏踏实实做,这样才能持久。”

还有的领导,建议她上市融资,陶华碧更是连连摇头:“对上市、融资这些鬼名堂,我是懵的,我只晓得炒辣椒,我只干我会的。”

……

从早年的凉粉摊,到如今成为辣酱界独一无二的老大,“老干妈”的成功秘诀其实与陶华碧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

总结一下:经营业务时,务实、低调、坚持原则;做产品时,亲切、诚信、脚踏实地;管理时,灵活、温暖、善于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