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区块链当中,有一个词常常会被提到,那就是共识,而现在共识俨然已经成为了区块链的专有名词,用来解释为什么那些看似虚无缥缈的数字货币能够上涨这么多倍。但事实上,不仅仅在区块链中,共识在其它领域的通用程度其实远远超出了我们币圈玩家的想象。
一、画作的共识
前几天看了万维刚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的两个有关画作的例子非常有意思。首先是一幅名叫“戴金盔的男子”的画作,它曾价值连城,因为它出自著名画家伦勃朗之手,得到了无数人的赞美与颂扬。但在1985年,这幅“名画”的价格一落千丈,因为有专家证实,这幅画并不是伦勃朗的真迹,仅仅是他的一个不知名的学生所作。画始终都是那幅画,仅仅是因为画的作者变了,其价值竟然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另外一幅画作名叫“救世主”,2005年,有人花费1万美元买下了这幅画,而在2017年,这幅画以4.5亿美元的价值成功拍卖,价格翻了4.5万倍!因为这幅画在2011年被鉴定为是达·芬奇的真迹,和上面的例子一样,画还是那幅画,仅仅只是画的作者改变了。
所以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绘画领域,画作作者能够激发的共识,也许比画作本身的艺术性要重要的多,绝大多数人判定画作价值的标准恐怕是“看脸”,即画作的作者是谁,也就是说,也许共识的价值要远大于画作本身的价值。
二、音乐的共识
很久以前我曾经听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故事是这样的:在一场歌唱比赛的现场,台上的选手声情并茂的演唱着,他演唱的是一首周杰伦原唱的歌曲。在表演完毕之后,几位评委挑剔的给出了6-7分的综合得分(满分10分)。但此时台下的工作人员却突然叫停了比赛:原来刚才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音箱中播放的并不是选手演唱的声音,而是周杰伦演唱的原声,此时各位评委表情无比尴尬,因为他们只给了周杰伦6-7分的得分···
当然这只是一个段子,但说明听众对于歌曲好坏的评判还是包含有很大的共识成分。事实上,专业歌手之间唱功的差距其实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时候一般听众根本无法仅从“听觉”的角度分辨出两个专业歌手的演唱水平。对于一线歌手和二线歌手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之间的差距也许根本不体现在唱功上,而是体现其它的维度上。而一旦一个歌手拥有了名气,也就拥有了共识,别人只要知道是“他”唱的歌,便会无条件的认为他唱的好,这就是共识的力量。
三、区块链的共识
回到区块链,很多人认为只有以价值为基础的共识才靠谱。事实上,共识在很多情况下比价值更靠谱。比如莱特币,它是比特币的一种山寨币,开玩笑的说就是在比特币的基础上改了几行代码,然后就有了它,但为什么莱特币能够和比特币一起穿越牛熊,至今仍然是加密货币市场前20的代币,其本身却没有任何应用性,我认为其中的秘密就是共识。
如果在未来,比特币要想真正取代黄金成为“数字黄金”,那么它一定要有足够的共识,如果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人都认为他就是“数字黄金”,那么它就比黄金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