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的作文不是太好,柯老师说是太懒了,施老师说他是真的不会。差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是班上倒数吧。每个周末有篇作文,常常看着他扭来扭去,一个小时俩个小时,纸上还是俩个字的时候,默念了无数遍“是我亲生的”也不能压住怒火。周末就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对于半大小子,武力常常适得其反,混乱中的我也不会分辨是不会还是不做了。我们做一件事情缺乏动力,常常有三个因素。第一个是因为能力的欠缺,我真的不会,做不了。第二个是情绪上,这个看起来很难,不想做,一拖再拖。第三种是当我们的能力上去了,也没有畏难情绪了,我们的视点和标准提高了,随之而来的当然是对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求自己能主动突破局限。
晚上巧克力打电话来说已经完成作文了,愿意来接我回家,首先跟巧克力认真道歉,路上听他讲完一场电影后,提出这三个问题,巧克力为什么不写作文?巧克力想了想回答是第二种,情绪的出现带来抗拒。既然这样,那么我们每次能不能把出现的情绪放到一个盒子里暂时关起来?能!
终归是一个孩子,回到家里,打开作文,一如既往的完成的不理想,虽然很晚了,当我问道:情绪关到盒子里了吗?仍然很开心的说关进去了,愉快的修改完作文。
等你睡下打开朋友圈,发现三文的一个孩子跳楼了,压力太大,抗压能力太弱等等等…
此刻所有的分析所有的悔悟显然都太晚了,社会太残酷,我们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在有限的渐行渐远的日子里,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什么,在众多的压力下我们是做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共同撑起伞的那支手臂。在守护和放手之间如何寻找到平衡。每个期望孩子真正的长大的我们需要深思。
我能真正接纳真实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