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写作业,把格格成长营的《如何每年读100本书》重新复习了一遍,而且是一边听一边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的。听课跟看书一样,常听常新,每次听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本次课程的收获多到写不完了,我就挑3个重点来说吧。
01 读书的执念
先来小小地夸奖自己一下,格格在课程中提到了读书的3个执念。曾经的我都有,但是现在的我都已经放下了。
01 读书必须一字一句地读
以前的我就是这样的,书读得慢,一方面是读书太少,速度没练出来;另一方面就是这个执念在作怪了,必须一字不漏地读,肯定快不了啊。
不过很庆幸,在学过一些阅读方法之后我已经放下了这个执念,现在知道挑着重点去读了,与自己相关性不高的地方或者说自己暂时不感兴趣的部分就会略读,甚至会直接跳过,在速度提升的基础上,读书的成就感也来了,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02 读过的书跟没读过的没有区别
很惭愧,这一点我又中招了。曾经的我真的是不忍心在书上乱写乱画,读过的书跟新的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的自己刚开始阅读吧,对书还是怀有一些敬畏之心的。随着时间的变化,读的书越来越多了,执念也慢慢放下了,开始习惯在书上画一些重点,虽然还不太习惯在书上写字,因为每次有太多感触,书上写不下,就用便签写下来。读完一本书,看着书上五颜六色的便签,心中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03 舍不得把书送出去
我不仅不舍得送,甚至不舍得借给别人。当然,那是以前的自己。
现在懂得了把书送给与它更有缘的人,也懂得了“断舍离”,前段时间刚刚送出去一批书。看到小伙伴们收到书之后的喜悦之情,我也很开心,感觉像是自己照顾不了的宠物,交给更能给它幸福的人去收留它。
书虽然没有生命,但它是有价值的。我不感兴趣的书,在我这里发挥不了价值;我读过的书,已经为我提供过价值了。把书送给别人,可以继续发挥它的价值,又能为我腾出空间去买一些新书,利己利他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02 读书的时间与习惯
很荣幸,我也跟芒格和格格拥有同样的习惯——不管走到哪里,都要随身携带一本书,只要有一本书在手,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其实我平时读书并不是特别多,但我的书包里几乎是任何时候都会有一本书,尽管很多时候我只是把它背来背去却从未读过,但一书在手,内心是踏实的。
最喜欢外出的时候带上一本书,然后早早到达相约地点,一方面预防自己迟到,早点到还能多读一会儿书;另一方面,预防对方迟到,等待的时间如果没有书的陪伴是很难熬的,相反,有时候自己看书看到精彩之处,甚至希望对方晚点到,不要打断我读书。
以前我读书的时间也都是在地铁上,现在不坐地铁了,晚上回来又要陪娃,所以只有早起的时间可以完全静下心来阅读了。
而且,为了读书,本来已经放弃的早起又重新拾起来。可以说,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其实读书算不上什么梦想,只是当你清楚地知道自己早起之后要做什么时,早起便不再是件困难的事情了。
03 笔记的重要性
为什么格格能张口闭口都是金句,而我们却做不到呢?读书多少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笔记。年轻人或许好一些,但是对于我这个中年妇女来说,记忆力超级不好,看到一句喜欢的话,如果不写上几遍,想要完整地复述出来是很困难的。
格格建议大家在群里分享金句,说这是帮助大家记住金句的有效方法,我试了一下,果然如此。
原来看过的金句,画个重点,扭头就忘了。这两天试着分享了两次,发现分享时就要反复记忆几遍,才能保证一字不差地写下来。这个过程加深了印象,等你写完,基本上也记下来了。
昨天晚上群里公布金句,发现自己居然上榜了,开心的同时不免又回过头去看自己分享的内容,然后大声念了出来。结果儿子听到之后也跟我学,几遍下来,连儿子都能复述了,真是意外的惊喜。
End
最后,我想说,关于读书这件事,其实是这样的:
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写过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收获了。
所以读、写、行,一样都不能少。用格格的话说——能记住、能输出、有改变,这才是我们成年人读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