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和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一种错误感觉。
第一种、我爱你,所以我害怕失去你。
进入一段恋爱关系也好,还是进入一段婚姻也好,很大程度上,当你开始害怕失去他的时候,会把这种关系解释为:
那是因为我爱你,如果我不在乎你,我不爱你的话,我怎么会如此紧张?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感觉,因为我爱你,所以就害怕失去,不敢进入婚姻和亲密关系。
有的人在恋爱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主动远离了关系,始终没有办法走入婚姻。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要先行一步离开,这种模式往往会给我们自己和对方带来很大的痛苦,因为对方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你总是在两个人的关系即将进入深度的时候,要透过吵架,或者是冷暴力,或者无端的玩失踪,这样的方式把关系推远破坏掉呢?
为什么你总是无法进入到一段深度的关系呢?
你可能会把这理解成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害怕失去你。
其实不是的。
这些逃离亲密关系的人,往往在成长的过程有过曾经被抛弃的经验。
真相并不是我爱你,我在乎你,所以我害怕失去你,害怕失去的背后,是因为你曾经有过被抛弃的体验。
当然,这个抛弃了不一定是现实中真实发生的,在你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头,你会体验为被重要客体抛弃。
比如和爷爷奶奶呆在一起生活,或者偶尔一次在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都接走了,只有你一个人待在那里。
这些曾经的偶然事件,假如入住到你的内心世界,就有了一种害怕被抛弃的感觉。长大以后,一旦进入亲密关系婚姻中,就害怕再一次经历抛弃。
对方对你越好,你们的关系越亲密,你越是害怕被抛弃。
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在这段关系中游刃有余,越是当你感受到对方爱你,对你好的时候,就开始患得患失,开始做要破坏这段关系了。
因为害怕失去。害怕失去的背后并不是因为爱,而是曾经有过被抛弃的创伤体验。
一个人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早年体验到的被所爱的人抛弃的恐惧就会再度唤醒,当你无法承受这种被抛弃的恐惧时,潜意识就会先行一步,让你远离现在的伴侣,远离这段关系。
从感受层面上说,你把这段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避免童年那种,所有的小朋友都接走了,只有你一个人待在原地,再一次重复童年被抛弃的那种经历。
是你潜意识上选择主动破坏关系,主动远离关系,主动把关系推出去。
第二种、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在你面前才发脾气。
这是社会上比较常见的一个现象,在老板、同事、客户面前,我们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给了工作,给了职业,给了外面的世界,而把自己最糟糕和脾气、最差劲的一面带回到家里来。
可能我们会说,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在你面前才能表现那个真实的自己,其实这也是亲密关系中的一个错误。
爱发脾气的人,内心往往充满了很多恐惧,为了保证自己不被恐惧压倒,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压抑自己的恐惧。
有对物质层面物质匮乏,没有钱而活不下去的生存恐惧,对没有爱,最害怕没有人包容,没有人接纳。爱和归属的需要,是一个人最深层次的两种需要,其实都是指向生存。
在最亲的人面前,在家人面前发脾气,我们可能认为是因为我们爱他,所以把最糟糕、最坏的一面给了他的。
其实不是的,是因为我们的确在这样的一段关系中,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安全,感受到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最糟糕最差劲的一面表现出来,不会被指责。当我们发脾气攻击对方的时候,对方不会同样拿起武器来攻击我们。
潜意识很聪明地进行了双方势均力敌的权衡以后,把自己内心深处压抑的,无处释放的恐惧,以发脾气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这就好像是战场上的战士,当他看到战友被打死打伤以后,他内心的恐惧就会驱动他勇敢地投入战斗,因为他战斗的越勇敢,就越有可能保护自己,能够生存下来。
很多时候,发脾气就是为了防御自己内心的虚弱和无助。
所以当伴侣在你面前发脾气的时候,你不要把他看作是强大,而应该是穿透到他脾气的背后,看到他内心的虚弱。
当你能够穿透他脾气的背后,看到他内心虚弱的时候,这个人其实就是纸老虎。
他在你面前就没有那么强大了。
尤其是女性,在面对老公歇斯底里疯狂的发脾气的时候,不用那么害怕。
一个人发脾气的背后,是他内心的虚弱无助。
他在你面前发脾气,是他已经确认了他以发脾气的方式攻击你,而你不会拿起武器来同样攻击他,所以他才选择了待在一段相对安全的关系中,把自己内心深层投射出来的恐惧,以发脾气的方式发泄给了你。
内心虚弱的人,在发脾气的时候,害怕因为自己发脾气而失去那个重要的人。所以他们往往会在发脾气的时候做一个选择,选择那个相对安全的人,让他来发脾气。
通常会选择更加弱小的,比如妻子,比如孩子。
因为他知道和妻子和孩子发了脾气以后,成本非常低,并不会失去孩子,也不会失去妻子,不会失去这个家庭。
朝他的领导,同事发了脾气,可能第二天就不用去上班。
所以发脾气的人看似脾气是没有办法控制的,其实是他在发脾气的时候,已经做了一个权衡利弊的选择,他确保他这一次的发脾气不会付出多大的成本和代价,他是安全的。
当然如果你内心足够强大,你可以安抚老公的这份脆弱,无助和恐惧,面对他发脾气,也可以很好的化解他的情绪。
第三种、在伴侣身上,总会有一种感觉,你必须和我站在一起。
在亲密关系中,对方伴侣永远不欠我们的,我们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自己过得幸福或者不幸福,那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对方永远不欠我们的。
一个人一旦进入亲密关系,就会在伴侣身上投注很高的期待,这个期待往往是来自于童年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满足和期待。
童年在父母这里没有得到满足的这份期待,投入到伴侣和对方的身上,如果对方没有满足我们这个期待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一种愤怒,就会产生一种你欠我的这种感觉,我嫁给你,你就应该对我好,我现在之所以过得不好,是因为我选择错人,都是因为我嫁给了你。
把对生活美好的期待,对于童年不被满足,一股脑的全投射到对方身上。
在亲密关系中,认为你欠我的这种思维,会制造出对方强烈的内疚感来。向对方实施一种强烈的控制,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一种情感的操纵。
当一个女人总是抱怨我现在过得如此糟糕,如此不好,都是我嫁错了人,都是我瞎了眼了,长时间这样,男人也会被你洗脑,他就会滋生出一种内在的愧疚感,觉得我老婆跟着我辛辛苦苦的,的确也没有过好日子。
他内心真的会觉得他是欠你的,于是就达成了一种情感上的操纵。
一个人从很小的时候,总是察言观色,满足父母的需要,如果他不能让父母开心,好像随时就有被父母抛弃,赶出家门的风险。在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中,把对父母的这种相处模式带到了他的亲密关系中。总是想要去满足对方的期待和需求。一旦没有办法满足的时候,就会有强烈的内疚感。时间久了以后,就会对伴侣产生强烈的愤怒。
最终这种强烈的愤怒就会破坏婚姻,破坏亲密关系。
在婚姻和亲密关系中,我们总觉得对方欠我们的,这种感觉其实是来自于童年我们未被父母满足的期待。
当我们看到这个真相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一个人欠我们什么东西。
生病了,我渴望被关爱,这是我的需求,我可以表达这种需求,我表达了,要允许对方不愿意满足我。
或者我表达了,他也愿意满足我,也做了,但是他还是没有办法满足我的全部期待。
你老公点一份外卖,端到你的面前,你希望他亲手给你做一碗面,他依然没有办法满足你内心。
当我们对这个世界,对他人,对外界有期待的时候,就一定会有期望落空,因为没有一个人,能够严丝合缝的,能够恰恰好的满足我们内心的那份期待。
当我们看清这个真相的时候,就能够让我们放下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期待。
我们要接受别人以他能够给出的方式来照顾你,而不是我们非要求别人以我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照顾我们。
第四种、亲密关系中最容易产生的一种错觉就是恨。
对自己几长达几十年的婚姻琐碎生活,特别容易滋生出一种与爱相伴随的情绪来,这种就是恨。
这种恨的情绪背后,很大程度上我们认为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才恨你,如果我压根对你没有爱,我也不可能对你产生恨。
这也是一种错误。
恨的背后不是爱,爱是和不爱联系在一起的。
不会因为爱一个人就产生对一个人的恨。
这种恨的情绪来自于哪里了?
这种恨的情绪来自于我们未被满足的爱的期待。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渴望被爱的。
并不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恨你,而是因为我有一个被爱的需求,而你没有满足我这个被爱的需求,所以我恨你。
不是我爱上了一个男人,经过相处产生了恨这个男人的想法,而是因为我们从小在父母这里被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进入到婚姻亲密关系中,把这种小的时候未被满足的被爱需求的期待投射到了一个人身上,他也没有满足我们这种悲哀的期待,我们的期待又一次落空了。
小时候,父母没有满足我们生命早期的这种被照顾,被爱的体验,就产生了恨的情绪了。
由于在中国的文化之中,教育我们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是不能用来恨的,于是我们把这种恨深深地压抑了下去,隐藏了起来。一旦进入到亲密关系,内心被爱的需求又一次被激活了。被激活以后,当再一次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我们连童年父母没有满足我们被爱的那个期待,被激活了,于是这种恨的情绪全部一股脑儿的释放给对方了。
现实中,不管我们和老公的关系多么亲密,都不可能完全拥有他,因为他还属于他的妈妈,他的兄弟姐妹。
很多人因为嫉妒老公和婆婆的关系,对婆婆产生强烈的恨,对老公也产生强烈的恨意,觉得为什么他妈说啥他都觉得是对的,因为30岁前都是他妈培养和教育出来的,他那一套价值观完全传承的是他妈妈的价值观。
很多女人婆媳关系中,产生强烈的嫉恨之心,他妈说什么都是对的。
聪明的你永远不要和你的婆婆比较,因为你老公都是你婆婆培养出来的,你怎么可能赢得过你的婆婆呢?
当我们意识到,伴侣并不是我们唯一的时候,就激活了我是弱小的,我是卑微的,我是不被重视的,我是不被爱的,这些感觉自己很难面对的时候,就用嫉妒,愤恨这样的方式投射到对方身上。
亲密关系中的错觉:第一种是因为害怕失去。害怕失去的背后并不是因为爱,而是被抛弃的体验。第二种,发脾气的背后并不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在你面前发脾气,而是因一个人内在他的虚弱和脆弱,并且在潜意识层面做了一个利弊的权衡和选择。第三个在我们最亲近的人身上,总觉得对方是欠我们的,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欠我们,我们的需求是需要自己来满足的。第四种是恨的情绪。总认为恨是由爱而生的。是因为被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独占对方、唯一的、排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产生了恨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