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个人刷屏:范雨素。简单介绍一下,44岁,女,湖北襄阳农村人,早年离异,靠做家政女工养育两个女儿。其人最大特点爱读书,积极向上,在朋友圈因为一篇“我是范雨素”火了。
现在搜这三个字已找不见原文,搜的第一条是:范雨素走红,一抹被消费的底层诗意。
诗意,对范雨素来说可能根本不屑一顾。文中,她小姐姐说过一句话:一字不识的人才诗意。
也许她日常中未曾想过去“诗与远方”。只是当她平实的叙述道出了生活中大家不曾描述的细节,让我们产生了共鸣。将她推上自己未曾料到的高度上被千般解读。
1
范雨素对底层的定义
底层的定义可以有千万种,在范雨素这里,底层的代表是自己女儿的两个同龄玩伴:丁建平和李京妮,没有亲人照拂,“没有亲人为他们求告老天爷,变成了世界工厂的螺丝钉,流水线上的兵马俑,过上提线木偶一样的生活。”底层的人是没有声音的,他们的灵魂从开始观望世界开始,就被关闭了声音和颜色,绝望又安静。
所谓底层就是向下看的时候再也看不见别人,但是她看见了那些身体残疾的流浪者,看见了精神有问题的病患者,她在高处,给予这个世界自己力所能及的爱。
普通人面对一夜爆红,会怎么样?可能会觉得扬眉吐气,要给自己标榜一些东西。她呢?她被这突如其来的名气吓了一跳,躲进寺庙,也许她一直在高处俯瞰。
她荣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范雨素在生活中,却能抽身出来,又一跃成为生活的旁观者。
2
母亲注定了她的见识
范雨素的幸运,在其母亲对读书的敬重和认可。几十年前的一个农村家庭,允许自己的儿子换了粮食买书,每餐吃两个红薯,这是很难做到的。即使是在现在又有多少家庭有读书的氛围?她大哥是迂腐的书呆子,小哥哥是神童,还当了官。对一个没什么背景后台的农村家庭来说,绝对不容易。
而其母的宽厚温润尤其值得敬佩。大儿子迂腐让她不要“当官”,她立刻辞掉做了四十年的村官。女儿智障,她从来不放弃,尽天道人道。范雨素叛逆离家出走,回来后只有母亲还爱着她。小儿子当官赌博输钱,母亲说儿子还是好娃子,当年如果当大官就好了,她在自责而不是谴责。
所有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不是所有的母亲都能用宽厚慈爱的眼神爱着你。一千个妈有一千种方法爱你,一千种妈能带出来一千种孩子。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范雨素,世界上也只有一个你。
3
她本是孤胆英雄,向来不是底层群众。
你在12岁能干什么?可能放学后疯玩到天黑,可能赌气离家出走到下一条胡同口,可能离家十里地就觉得出了趟远门。范雨素不一样,她从湖北离家出走,到了海南岛,在那里吃够了水果,过足了流浪的瘾后再回家。面对亲人们的指责和名声的败坏,还能在母亲的爱中活下去。
面对自己婚姻中的不幸,毅然离婚,带着两个女儿面对“没有家了”这个心酸的结局。她没有怨恨任何人,而是接受自己的命运,去北京当了育儿嫂。在普通人看来已是绝境的地方暂放出生命的希望。
范雨素注定不是平凡的母亲,她在爱中成长,也在爱中延续。拮据的生活没有阻挡她精神对高度的追求。带着女儿去西藏,给孩子买来一千斤书让她们野蛮生长。她在买来那些未拆封的书时,心疼的说:一本书没有被人看过,好像一个人没有好好活过一样。这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摆明了多少写字人的无奈。没有从骨子里对书的爱,是说不出来这样的话的。
她从来都是孤单英雄,根本不是底层群众
4
她的纯粹,注定了她人生的“复杂”
做育儿嫂时,她看见了这个世界上所谓的富人生活。平实的叙述里不见艳羡,只有不解。她奇怪为什么在现在社会,女雇主会像宫斗剧里的娘娘一样,时刻奉承男雇主,不要尊严。她用了“伏地求食”,用词之精准犀利,让人愕然!
她用自己的哲学去理解这些:可能她的前世已经受够了苦,不作无用的奋斗。
看范雨素的文章,你觉得她像母亲,她想说的所有的东西都带着一种天生的同理心。她不谴责生活中所有的磨难和现象,她尝试着去理解。理解不了的她以幽默化解,她在皮村,面对炫狗的行为安之若素。称“享受天下无敌手的文武安保,我和孩子们都感觉到生活很幸福。”
范雨素是如三毛一般纯粹的人。她写字读书,为了满足自己。她的灵魂如此安静而高贵,博爱而轻盈,早已不被俗世所扰。她的纯粹,注定人生将复杂而精彩。范雨素不代表底层。她代表的是人性中所有的温暖,爱和包容。伟大哲人麦瑟厄夫说:她如下午四五点的太阳,不刺眼,不热辣,守着所有平凡人的梦想和坚持,和黑暗的世界在对抗!
范雨素,一个用爱去治愈世界的女人,一个从来没有在底层待过的女人,愿永远在你的金字塔顶上称王。
end
关注二饭,一个平凡人汹涌的内心世界。
——路遥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