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肩吾①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②?”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③,人孰敢不听而化诸④?”
狂接舆曰:“是欺德也⑤;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蚉负山也⑥。夫圣人之治也,治外乎⑦?正而后行⑧,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鸟高飞以避矰弋之害⑨,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⑩,而曾二虫之无知(11)!”
【注释】
①肩吾:人名。接舆:楚国隐士陆通的字。
②日中始:庄子假托的又一寓言人物,为肩吾的老师。一说其人当为“中始”,“日”是一时间词,往昔的意思。
③以已出:用自己的意志来推行。义:仪,法。“经式”、“仪度”这里都指法度。
④化诸:随之变化呢。
⑤欺德:欺诳的做法。
⑥蚉:“蚊”字的异体。
⑦治外:治理外表。庄子认为推行法度,只能治理社会的外在表象。
⑧正:指顺应本性。行:指推行教化。
⑨矰(zēng):系有丝绳用来弋射的短箭。
弋(yì):用丝绳系在箭上射飞鸟。
⑩鼷(xī)鼠:小鼠。神丘:社坛。熏凿:指用烟熏洞,用铲掘地。
(11)曾:竟。
【译文】
肩吾拜会隐士接舆。接舆说:“往日你的老师日中始用什么来教导你?”肩吾说:“他告诉我,做国君的一定要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推行法度,人们谁敢不听从而随之变化呢?”
接舆说:“这是欺诳的做法,那样治理天下,就好像徒步下海开凿河道,让蚊虫背负大山一样。圣人治理天下,难道去治理社会外在的表象吗?他们顺应本性而后感化他人,听任人们之所能罢了。鸟儿尚且懂得高飞躲避弓箭的伤害,老鼠尚且知道深藏于神坛之下的洞穴逃避熏烟凿地的祸患,而你竟然连这两种小动物本能地顺应环境也不了解!”
【学究】
这篇文章在探索,管理国家到底是用方法还是用规则。最后得出结论,用方法只是求其表,变化万千,难以琢磨,唯有用规律治理国家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问题是如何用规律治疗国家?
道家一直提倡无为而治,这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可是人都是着像的生物,总是追求外在的东西,唯有控制其外在的东西,才能质控其意志,这是法家一直认为的治理之法。在大多数人都在乎当下的实际时,用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是难以实现有秩序的社会。所以道家提法很好,却无法成为现实。这也是在稷下学宫从黄老学说起源,到法家终结的结果。
作为帝王,也明白无为而治的好处,但事实上用道家的做法无法达成效果,最后都走向了法家,这是时代所导致的结果。但庄子始终在提倡无为而治,那到底在表达什么意识呢?
庄子其实并不反对法家治国,是要让帝王明白需用道家的修为去面对社会,这样的治理才会有基本准则,而不是为了治理而治理,这是庄子提出的应帝王法则。很多时候,法家治理把法当成了根本,为法而法,就忘记了治理的本源。这才是道家一直在提倡的做法根本,理解这一点,才明白道家的真实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