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菲恩
傍晚的风清凉中透着一丝暖意,阳光慵懒的洒在树叶上,不远处不时传来阵阵鸟鸣声。
阳光和树影显得相得益彰,煞是好看。
宿舍楼下不时有些学生抱着一捆书去图书管探索知识。
秋天来了,南疆的景观依旧葱郁。看着眼前被阳光照耀而金光闪烁的小树林,我不由得想到童年的秋。
那是封存了将近十年的记忆。
记忆中,童年的秋总是泛着金光与喜人的红。
一到秋天,田野里的荻芦群就会开出颜色为紫红色的荻花,当风吹过芦苇群时,一阵芳香跳上鼻尖,很是沁人心脾。
在开满荻花的小径上自由地奔跑,亦是我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当秋季丰收时,割过稻草的的田埂是我们孩提玩耍的天地。
那时候的我们还没有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只有快乐的不知所以的童年。
肆无忌惮地奔跑,忘我地追逐蜻蜓,无忧无虑地和小伙伴在田埂上打闹......
这些记忆有着数不清的美好,可童年的影子却渐行渐远。
成长的代价之一是从美好的田园生活出走,走到车水马龙的的繁华都市,开启独立且孤独的自我成长。
我到大学的第一天,空荡荡的宿舍,人头攒动的校园,人群很热闹,可我却觉得孤独到尘埃里。
那一天的心情,如黑云压城般沉重。
那是我又一次深刻地感受自我成长的孤独感。
夕阳的余晖染红天际,一行白鹤齐飞过山头,凄清的叫声愈发衬托山里的空阔。
这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回从前。
那是我十二岁的时候。
那会儿我读小学三年级,那也是我第一次转学。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姑妈家寄宿。
深秋的午后总是格外清冷。篱笆墙里的芭蕉树郁郁青青,屋外乌云满天。
我一个小女孩,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带着一丝胆怯。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即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童年某种缺失的加倍补偿。
回顾我的成长经历,很符合我的境遇。
童年的一次转学离家,初次到陌生的环境,初次因没有一起玩耍的伙伴而常常在深夜望着月亮流泪。
我想我现在特别喜欢家庭的温暖的原因,与童年时离家的这段经历分不开。
雨淅淅沥沥,深秋时节,天气已逐渐转冷。烟雨蒙蒙,一层薄雾笼罩平静的河面,薄纱似的雾给不远处的山添一种神秘感。
吸着清冷的空气,仿佛回到了那个大雨磅礴爸爸给我送饭的雨天。
那一天的雨很大,我们班的学生都在教室上最后一节课,上课的同时等待雨停。
正当我上课走神之际,我看到窗外冒出熟悉的身影,并且那个身影离我越来越近。
当他真正到窗边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是我爸来了,他手上还拿了一份盒饭!
因雨势过大,爸爸的衣襟被淋湿。当时他笑着迅速地递盒饭给我,接着退到拐角,消失在雨中。那是记忆中深刻的背影。
拿到盒饭的我当时开心得不知所云。
盒饭里装着我喜欢的木瓜菜。
直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木瓜饭的香味,那是我记忆中最美味的食物。
至今我还很想念,可惜能够再一次尝到的机会寥寥无几。
我童年的记忆记录的大都是十年前中国农村物质还很匮乏的时期。
那个时期广东,深圳,中山还没有那么多工厂,我的家人还不知道去外地的工厂打工,我的家乡还没有开发。
我们孩提还不知道智能手机,读小学时的零花钱还只有几毛。
从物质的角度看,那个时代,那个有着我大量童年记忆的时期,很贫乏。
但是从人情味方面看,却是我觉得很暖的的时期。
那时的春天,枝丫上全缀满嫩绿的叶子,田野上全开满了鲜红的花朵,从河口吹来的风也格外温暖。
夏天则是,一到夜晚就就可以在草丛中看到许多萤火虫,白天花丛里会飞进许多胡蝶。
秋天呢,一到深夜就无比宁静,枫树更是早已乖巧的换上的黄装。
冬天更是毫不逊色,一入冬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准备好过冬衣物。四季的更替尽然有序。
而一到过节,家家户户火热地准备各类过节的食材,邻里之间做好晚饭后,让家里的小孩挨家挨户的叫邻居吃饭。
那时的人情味浓于水,邻居的感情甜似蜜。
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曾经的美好貌似已渐行渐远。
那些逐渐远去的时光好似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浅吟低叹,道不尽的荒凉。
在道不尽的荒凉里,是不是也在诉说,我们应该适当地回顾过去的美好,重拾被遗落的美好。
那些被遗忘的时光,有时往往是最具品味价值的记忆珍品。
过去的时光,人,事,物不会再倒流,但是被遗忘的时光里那些有序的轮回,坦诚的人际交往,或许应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