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如何上好大学?那么拿到高绩点一定是会有的,因为拿到高绩点会获得更多的好处,诸如奖学金、党员等,这些诱惑无一不让更多大学生涌入“绩点内卷”的赛道中。不知道其他大学生是怎样的,在我所读的大学通过观察来看,有在平常作业里卷字数却没有深度思考的,有为了得到老师更多关注而给老师送礼的,有高中式专业学习却忽视了专业以外的更有价值的内容,有沉浸在过往荣誉忽视周围建议的,这些行为无一不是在卷绩点过程中,对专业、对老师、对周围人等让认识转变。在大学规则下,追求高绩点本无可厚非,但为此失去些更为重要的就很不值得,如把他人作竞争者而非合作者、失去对专业以外的探索、荣誉光环下失去对自身经历的反思等。
高绩点带来的诸如奖项荣誉,在大学这个场域里视为“标准化的大学生成功范式”,有的荣誉却是对后期有帮助,但更多也只是游戏一场,在离开大学后,伴随着评价标准变化和身份意识转变带来的不适应,成为很多大学生初入职场和社会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答案,更多也是通过自身经历来慢慢领悟的。而经历这一项指标,受过往教育、自身家境等影响产生不同的选择,有的沉浸在校园荣誉中,有的开拓更多可能,去创业、去实习、去参与众多校外项目,去做专业以外探索等等。从初次尝试到更多尝试,对大学的认知逐渐变得具象,也从众多经历中对自身有多面的认识,这些无一不是开拓更多可能带来的好处。虽说经历无好坏,但校园经历具有的时间短、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在不同人上有不同的优劣呈现。如有的人成绩优异,但在项目团队合作中劣势;有的人成绩优异,在从事校园事务管理有自己一套方法论,使团队运转更高效。显然,后者更有优势,因为在普通的校园社团学生会等管理上做出了不普通。当然,维度是很多的,并不能单靠一指标来评判,但在社会存量竞争下,怎么分配精力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怎么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怎么侧重各种经历等,无一不是要考虑的问题。
绩点越高越好,但在追求绩点的过程中,不乏停下脚步,回顾过往,去开拓更多可能,让大学不至于止于学习,更有广阔世界可以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