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此次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苏迪曼杯,这个被称为羽毛球团体比赛分量最重的一个比赛,一路走来,真是有惊有险,半决赛和日本打满五局,第一局最有把握的混双输了,第三局女单也输了,最后一局的女双艰难取胜,虽然进入决赛,但是暴露出女子项目(混双、女单、女双)的问题。本以为打日本队是提前的冠军争夺战,因为目前日本是除中国外整体实力最强的队伍,更何况韩国队在半决赛也是勉强过关,按道理中国打韩国比打日本容易很多。
可是,今天中国把苏杯丢了,丢给了不被看好的韩国队,结束了保持的七连冠,而输掉的三场都是女子项目:女单何冰娇输给了成池炫,直丢两局,没有还手余地,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一边倒,输球又输气势,我差点睡着了。女双陈清晨和贾一凡,打败过奥运冠军高桥礼华和松友美佐纪,而且之前对韩国这对组合连赢6场,应该更加有信心,可是打起来,前面束手束脚,后面急于求成,失误连连,又是一个直丢两局。混双鲁凯和黄雅琼最近状态不错,在连续几个高级别的赛事中夺冠,面对的对手排名不高,而且之前各有胜负,心理上应该处于上风,可是完全没有把技战术打出来,一直被对手压制,打得沉闷、紧张,真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啊,再一个直丢两局,惨不忍睹。可惜了33岁的傅海峰第八次为苏杯征战干净利落的赢下首局,谌龙沉着冷静的大比分拿下男单,这些都改变不了最后整体失败的局面。
苏迪曼杯由男单、男双、混双、女单、女双5个项目组成,拼的是一个国家羽毛球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当然,这不是中国羽毛球第一次输球,接下来还可能继续输球。看看这五个项目,除了男单的绝对实力相对较强之外,其他的没有一个拥有绝对实力,尤其是女单水平已经被戴资颖、马林、辛杜、成池炫甩了几条街,女双除了陈清晨和贾一凡偶尔让人眼前一亮,其他的基本拿不出手。混双太年轻,太不成熟,太不稳定。这几年,世界羽毛球整体水平都在提升,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印度、泰国等进步很快,反倒是中国相对落后了,还在靠老本,这样很难持续。
为什么中国羽毛球会出现这种状况?再想想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从盛向衰,问题在哪里?
1.人员心态保守
中国队一直是各国的主要进攻目标,因为之前的成绩好,所以其他选手遇到中国队,都是拼命的冲击中国的选手,而我们自己反而是比较保守,害怕输,背负不能输的压力,反倒放不开,打不出状态和水平。今天我们很多企业也是睡在过去的成绩和辉煌历史上,反而不敢承担风险,不敢变革,不敢突破常规,因为一旦没有“变好”,谁都害怕承担这个责任,所以只要不出错,我们速度慢一点、动作小一点,总比做错了挨板子好吧!可是别人“赤脚不怕穿鞋的”,一帮无所畏惧的“天才”在后面追赶,他们没有什么输不起的,拼赢了就赚大了,这种精神最大限度的激发了一个人和一个组织的潜能。所以,我们不是被对手打败的,是被我们自己捆住了手脚,对手才会轻易的直落你“两局”。
2.技术没有创新
心态的保守,不仅仅会让他们畏首畏尾,而且会让我们丧失创新的动力和激情。中国羽毛球女队水平近几年直线下降,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其他国家选手的打法,现在的羽毛球技术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变,女单的马林体力好、进攻积极强势;戴资颖技术扎实全面,打法灵活,跑动积极;山口茜1.53米的小个子,身体素质极好,意志力超强,双腿弹跳力极佳,打法男性化;男双的打法偏向于两个人的进攻和防守都要强都要全面,速度和节奏要超级快,体力超级强。而中国队的打法这几年没有太多的创新,还是延续传统的技战术,从速度、体能、技术三个方面看,我们都没有优势。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尤其在今天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客户需求复杂多变,如果我们不能跟上变化的步伐,就会被市场淘汰,直接出局。
3.人才梯队不合理
人才是组织发展的根本,我认为这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不知道中国羽毛球队的选人机制是怎么样的,从总教练到主管教练到球员,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李永波掌管中国羽毛球队20多年,他的确功不可没,可是从团队用人的角度说,一个组织的领导20年都不换一下,不一定是好事情,且不说可能造成一言堂、惯性思维等问题,一个人在一个管理岗位上20年没有晋升,他还会有激情吗?这个真的很难说,我们没有必要对一个人的要求那么高,这不符合基本的人性。“树动死、人动活”,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主管教练大部分是退役的优秀运动员,很大程度是国家安置就业,我不知道有没有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测评,赛场上能拿冠军,场下就一定能做好教练吗?一个好的教练,技术是基本的,关键是要能够把握问题的关键点,能带动技战术的创新、不断的激发成员的潜能、提升成员的意志品质。当然,作为教练还有很多其他的素质要求,无法一一展开。
再说,如何建立人才梯队。现在的中国队员老的太老,傅海峰、林丹、张楠,年青的太稚嫩,比如何冰娇、陈羽菲、陈清晨等,而中间的顶梁柱,心态和技术战术都成熟的“中年”(从进入国家队时间看),除了谌龙外,其他的都不突出,比如女双的骆赢和骆羽、女单的孙瑜、男单的田厚威,打了很多年还没有出彩,这样的人才梯队结构严重失衡,老的靠意志在坚持,可是毕竟少数,年青的成长要时间要代价,中间的核心骨干缺少优秀的人才,决定了整体战斗力下降。我们要反思,为什么会这样?根本上是我们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出了问题。选对人是关键,选人要有标准,选择综合素质好,有“冠军”潜力的,同时和岗位匹配的人才;培养是为了让人才尽快的从适合变成优秀,要给他们创造机会,要做长远规划,要敢于去更新换代。这一点日本和韩国羽毛球队做得很好,他们队员的职业生涯都不长,但是总有新人崭露头角,而且成长快,素质和技术都在不断升级。体育的竞争是很残酷的,未来像李宗伟、林丹这样长时间霸占羽坛的人越少越好,不要过度追求大满贯,只有这样,新人也会越来越有机会,团队整体实力才会越来越强。组织里面可以有明星员工,但是个别明星员工永远占据一个位置,我认为是不利于组织健康发展的。
中国丢了苏杯,2年后可以再夺回来,企业如果失败了,就只有“卖身”的命,曾经互联网行业最NB的雅虎,市值1000亿美金,如今沦落为48亿被收购,甚至要换作他姓了,企业在那一天没有到来之前,就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已经走上了这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