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总会有那么一段时间,认为自己会是被命运垂青的那一个人,怎么也不会把自己和浑沌蹉跎联系到一起。直到后来,屡屡碰壁时乖命蹇,才意识到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过是万家灯火里的明灭起伏,于人无关,于己却是命运的重担。但我们不该向生活的妥协,而是罗曼•罗兰告诉我们的“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左宗棠从小志大才高,少年便已中举。但后来三次进京参加会试皆铩羽而归。按理说少年心性,受此挫折也会消沉一段时日。但尽管初试因行文不切当时的格式要求而落榜,却没有过分的担心自身的前途和荣辱,而是写出了“报国空惭书剑在,一时乡思入朝饥。”的诗句来表达对国事的担忧,和时势的预测。
第一次会试落榜后,又过了三年,左宗棠再次参加会试。这一次,左宗棠的成绩不错,取为十五名,但无奈的是,考院发现湖南取中的名额中多了一个,湖北少了一个名额,因此撤销了他的名字,改录湖北一人。结果只是保举左宗棠作县令,而心高气傲的左宗棠自然不愿屈就。
又隔三年,左宗棠第三次进京赶考,时年27岁。第三次会试落榜后,左宗棠放弃了科举,转向研究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等经世致用的实学方面。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左宗棠“平生以农学为长”,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他的这种思想正是体现在经世致用上面,百无一用是书生,但书生出身的左宗棠在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下,逐渐走向了文治武功的方向,最后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
少年中举,却惨遭三次落榜,人生中的滑铁卢没有让左宗棠迷失自己,而是找到自己正确的方向。光阴如过客,你我亦是行人,即使像蜉蝣一样朝生夕死,只要心有猛虎,也能嗅到蔷薇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