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下来也会思考写所谓的影评到底要写什么,到底怎么去写。也会去看别人写的东西,常常会看到那些写影评的人对电影所谓的深入剖析,试图去解读导演要传达的东西,尤其是对那些看似深刻,文艺性强的电影。但我总觉得各种解读都显得软弱无力,甚至有些可笑。无论以怎样的姿态,仰望也好,挑剔也好,都甚为无趣。
如果是作些技术性的评价,则显得更为枯燥。即便自己真的很懂技术,写这些玩意也只能跟懂技术的人交流。所以多半只能写点感受和心得,这有时候又像是在写观后感。读书写读后感,观影写观后感,倒不是嫌其低端,只是似乎这也并不是我想写的东西。想写一个主题性的东西,也就是所有的文章都会有统一的指向。在看完《夜行动物》这部电影后,似乎隐约找到了感觉。以后所有的影评,都会围绕人性这一核心。
1、电影的梗概
《夜行动物》是汤姆·福特导演的第二部电影。汤大师是时尚大牛,做衣服很厉害,我只知道那个TF口红就是TOM FORD,不管是TF也好,CL也罢,反正我都不用,我也没有带着任何偏见或者别的什么期待去看这个电影。因为电影在盘里放太久了,我都不记得是TF编导的了,看完打出字幕才又记起来。
有些电影是看完后触动很大,而这部电影是从电影一开始就直抵内心,每一帧都极富感染力。电影相对于小说,最难表现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而这部电影用大量的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手法极其高明,简直就是艺术家,啊,导演本来就是艺术家。
这部电影的梗概很简单,就是女主苏珊跟爱德华在十九年前离婚后,渐渐过上了离初衷越来越远的日子,而现今的婚姻也只是名存实亡的状态,这个时候,苏珊更多地想起前夫。巧的是,女主收到了前夫寄来的小说手稿,这是他们在一起时就已经在写的小说,后来作了很多修改,所以让苏珊先看看。影片开始把小说中的故事和女主的回忆以及女主的现状三头交叉剪辑。都说剪辑很出色,只能说节奏和氛围掌握得不错,算不上出彩,也不想过多评论这些,总之没什么毛病。
2、电影的主题
苏珊和爱德华在结婚前就被苏珊的母亲所反对,苏珊的母亲觉得爱德华所有的特质,包括浪漫、敏感、脆弱、毫无野心,最终都将成为苏珊讨厌他的理由,而苏珊觉得她跟母亲不一样,她母亲则觉得最终都会活成跟亲妈一样,结果都被她说中。
母亲提到托尼的性格太懦弱,苏珊极力反驳,而后来他们在争吵中,也提到了懦弱这个事。爱德华在小说中呈现的男主的主要物质就是懦弱,在暴力面前无能为力,这种由心底深处传递出来的无力感,在眼神中充分流露出来,杰克·吉伦哈尔的表演相当棒。在回忆中,爱德华当年与苏珊争吵,就提到作家写的永远是自己,显然,小说中的男主就是爱德华的影射。
这种懦弱并非来源于胆小怕事,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苏珊无法坚持年轻时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的不自信,对爱德华的背叛走上亲妈一样的生活,也是一种懦弱。相反,苏珊在结婚前坚信爱德华并非懦弱,相反他有内心驱使他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力量。我们看到在小说中,男主最后完成了复仇,杀死了夺走他妻女生命的歹徒。
鉴于影片最后,苏珊约爱德华见面,爱德华最后没有赴约,印证了之前回忆时,爱德华对苏珊说的那句话:“”When you love someone, you have to be careful with it. You might never get it again." “当你爱一个人,务必全心呵护这份感情。你可能永远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
很多网友认为这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小说中的男主显然是完成了复仇,这是一种自我反省后的极端状态,最后他杀死了自己。而现实中,苏珊公司走廊上一个大写的REVANGE,关于这幅画还有一段对话,苏珊表示对这幅话没印象。这些细节也是侧面给主题作印证。但我觉得这只是TF给电影形式上的指向做的一个完整的壳,电影需要这些东西,就像故事需要起转承合一样,复仇并不是一个主题,只是一个载体。
而关于软弱和懦弱的刻画,才是TF对观众的最终狩猎,如果说写作者最终写的都是自己,那么导演,画师、音乐人这些搞艺术的,最好的素材也都是自己,TF就说了,他第一部电影,其实就是关于自己,那么这部电影仍然也可能是。爱德华这个人物,这个敏感、脆弱的德州人(TF也是德州汉子),很可能也充满了TF自己的影子。如果说最后爱德华用一本可能会勾起一些回忆的小说和一次放鸽子就算复仇的话,也只能说他确实是一个懦弱的人。
3、关于结局
电影的最后,苏珊约了爱德华见面,她内心其实并不想活得像她亲妈一样,她想脱离那张虚伪的壳,她在镜子前梳妆,最终擦掉了唇上浓艳的口红(那一定不是TF口红,对于她这层次的人来说,TF太廉价了:))。她们约在餐厅见面,影片开头,她跟爱德华爱情的开始,也是在餐厅,然而镜头聚焦在她身上很久,餐厅人越来越少,爱德华始终没有出现,一直到字幕打出,也没有出现。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可能都会盼着爱德华会出现吧,就像片中人物一样,妈的TF对电影力学掌握得太好了,各种能量把握得极其精妙,一个剧情片让人情绪一直松弛不下来,直到最后也没被放过,字幕打出,一个开放的结局,电影永远没有结束。
在苏珊等待的过程中,我总在想,为什么不打个电话问问,哪怕发个消息?可是苏珊只是喝着东西,眼神中渐渐流露出来的无望和悲伤,让人十分纠心。我猜想,可能到她这个年纪,或者像她这样经历人生起伏之后,早就能想明白一切了吧,这时候,做别的什么都是多余。看到这里才猛然发现,苏珊不就是在《降临》中饰演那个语言学家的人么,这真是张看不出年纪的脸,之前演学生时代的时候,也是一脸青春,要么只能说化妆术真牛。
这样一个结局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仔细回想了整个电影,其实没有太深刻或者深奥的东西,TF导演在呈现的角色中,或者爱德华有自我的投射,然而我觉得,甚至有可能苏珊这个角色才是他真正的自我写照,所以他要把这个93年的小说拍成电影,那个故事肯定有触动到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