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you are old
--- William Butler Yeats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当你老了
河达译
当你老了,发丝如雪,睡眼迷蒙,
围炉慵懒,漫拣诗书,偶至此章。
缓吟轻诵中,恍若一梦,
梦见你当年眼神
宛若秋水,晕影惊鸿。
曾经多少人 倾慕你窈窕身影,
倾慕你靓丽容颜,而难辨真心。
惟有一人爱你懿美的心灵,
爱你日暮时分脸容的阑珊幽影。
当你俯身拥火,隔着映红炉栅,
或许喃喃低语,伴着些许感伤:
昔日的爱,已逸入群山,
于留恋处俯仰盘桓;
那青涩笑颜,早隐入星群,
旧梦中只见点点星光。
Vs
李商隐 --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解析:
西方诗人钟爱对星辰语,往往保持俯瞰世间的精神姿态。中国文化得山水自然之气,“山水皆吾师焉”,所产诗作往往意态谦和、寄寓象征居多,“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河达于上面采撷了中西方最优秀诗人行列的两篇诗作,正可做一番比较欣赏。
从相似之处说,两篇皆有赞美、叹惋和希冀相爱白头之意。《当你》主要采用了反差对比的艺术手法,语言流畅自然。《赠荷花》所采用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也有强烈反差效果。
分而解之,《当你》分三小节,第一节写美人迟暮形象与青春明眸的反差;第二节写“我”爱其灵魂之美的隽永,与泛泛众人追慕其外表美的反差;第三节写昔日爱情已远逸隐去的时空反差,有永恒不变之意。译者“留恋盘桓”一句,似乎原文没有,其实文中“paced upon”恰有此词意,不然“overhead”却又踯躅山间是为何缘故?
叶芝于此篇用词平易自然,韵律流畅,正是诗中这种烟火气息契合了读者普遍皆有的人生体验和感动,而能够流传和影响甚广。
河达要多一句嘴的是,原文这种反差描写不可避免地突出了美人年迈时的“不忍视之”,恐怕会引起对象的小小不悦,可能会抵消掉一小部分的感动效果。
李义山是中国古代诗歌象征手法的推陈出新者和朦胧派“鼻祖”。义山诗词浓而不露,盖抱情至深,而多象征隐喻缘故,可谓得楚辞真谛。加上喜欢用典故,而极少序言、自注,有的题目都不拟,所以粉丝恨其真意难解者不少。《赠荷花》一篇却不用事典,以其语言淳美生动而深受喜爱。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虽然只有六句,却处处展现了汉语的深邃和精妙。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与叶际遇往往不同,或有情无义,或有缘无份,也可能是互不般配,或者时空错位。
花入金盆叶作尘:人们爱花而轻叶,结果是硬生生的分离,造成云泥之别。前面短短两句揭示了一个人生道理,其实也是叶芝式悲情的根源。
惟有绿荷红菡萏:只有莲叶莲花与别的花叶不同,是多么难得,缘份和搭配都是那么恰当。
卷舒开合任天真:碗莲叶的环抱或舒展,水芙蓉的绽放或含羞,配合是如此天然完美。一幅郎才女貌、两情相悦的人间图画。
此花此叶长相映:多么希冀这花与叶长相辉映,情意久长。
翠减红衰愁杀人:却唯恐好景不长,当荷叶枯萎荷花凋零之时,真是令人愁苦至极。这也是“花间派”、“婉约派”的痛处,用花开来譬喻爱情固然美好,却难免花落感伤不得长久。建议还是多用沧海、磐石等为喻,海不枯石也不会烂,免去许多伤感。
总而言之,自由体诗歌在抒发情感、描述人性方面本来是有优势的,它不受体裁字数限制,韵律也比较宽松。汉语自由体诗歌自古即有,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就是,只是汉语诗歌当时没有朝那个方向发展,直至今日自由体也尚未真正壮大起来。而现代汉语自由体诗更不必以西译诗为蓝本,西方诗歌的语言美只有在其母语体系中才能感受,汉语之美道理也一样。
同时,就古代汉语诗歌的形式美和语言美来说,前人之述备矣,后人绝难突破。听我一说,喜欢写旧体诗的朋友可能觉得没啥奔头了,其实不然。现代人虽然人性比古人没有突破,但生活的丰富多彩、生命感悟的多样性还是超过古代的,这就意味着内容和意义方面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我想说的是,意在辞先,写出来是什么体裁,觉得合适就用什么体裁,而不必太讲究辞工和格律,以免束缚或雕凿。当然,韵律美也非常重要,音乐感本身也是诗歌的要素,这可以理解为内容,不一定归于形式。正所谓:意在辞先,旧瓶也可装新酒;有气有格,断剑(韵)也可穿人心。
有时间的话,还是多读读李义山吧。
结题诗:
赋得世间花叶不相伦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花浓花淡任天真,叶自成泥护芳魂。
蕙质凌风谁曾见,年年花开若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