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复利只在金钱上,这是没有理解复利的本质。复利是一种底层思维,它不局限于任何东西,你可以把金钱架构在复利之上,也可以把知识架构在复利之上,也可以把习惯架构在复利之上,还可以把人脉架构在复利之上。
要想开启复利效应,必须遵守两点原则。
1、每一次的成果必须可以被裹挟。(就像雪球一样,每滚动一米之后都会比上一米更大,然后带着更大的雪球去滚动下一米。如果你的进步是不可裹挟的,那么复利将不会存在。)
2、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如果时间很短,复利也不会发生威力。如果滚雪球的举例变得很短,那么雪球最终也不会很大。)
举个金钱复利的例子:
假如我有100万,每年的利息有15%,坚持30年,这样就开启了复利效应,30年后就会变成6千万。
(1)但是假如,虽然我每年有20%的利息,但我把这20%利息花掉了,就算我坚持了30年,还是100万。或者每年利息只有3%,就算坚持了30年最后还是亏本,因为通货膨胀都8%了。
(2)再假如,我的年利息有15%,我也没有花掉,但是我只坚持了一年,最后我也只有115万。
所以,复利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裹挟上一次的成果,二是时间要足够长。
举个知识复利的例子:
假如我每天学一个知识点并用起来,坚持时间为30年,这样就开启了复利效应,30年后,我就会能力很强,知识很广,思维自由了,财务自由了。就像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一样。
(1)但是假如,我每天学一个知识点,但是这个知识很快就忘记了,也根本就没有用起来,没有用武之地。那30年之后,我和现在的自己没有太大区别。
(2)再假如,我每天学一个知识点,也能用起来,也没有忘掉,但是我只坚持了一年就不学了。那么30年后,我和现在也不会有太大差别。
所以,复利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裹挟上一次的成果,二是时间要足够长。
举个习惯复利的例子:
一个人85%都习惯的支配,如果我比其他人多出100倍的好习惯,那么我的成功几率不是多100倍,而是多100倍的100次方。
假如我3个月养成1个成功的好习惯,坚持时间为30年,这样就开启了复利效应,30年后,我就会比普通人多出120个成功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最终会成就我。
(1)但是假如,我每次养成某个习惯,还没有养成就放弃了。那30年之后,我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或者我养成的不是所谓的成功习惯,而是一些很普通的无所谓的习惯,那么30年后,我也依然是一个普通人。
(2)再假如,我每隔3个月养成一个成功习惯,但是我只坚持了一年就不培养新习惯了,待在舒适区不动了,那么30年后,我和现在也不会有太大差别。
所以,复利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裹挟上一次的成果,二是时间要足够长。
举个人脉复利的例子:
假如我每月都认识一个比自己能力高出30%的新朋友,坚持10年,这就基本达成了复利效应。10年之后后,我的能力,我的思维,我的财富,都会被这些高质量朋友给提升,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1)但是假如,我每个月认识一个比自己能力高30%的朋友,然后不去联系,也没有和对方建立情感。那么坚持10年之后,我可能依然是一个普通人。或者我每个月认识的新朋友水平都比自己水平低(为了自尊心和满足感),那么10年后我和现在也没有太大差别。
(2)再假如,我每个月认识一个比自己能力高30%的朋友,也联系了,也和对方建立情感了。但是我就坚持了1个月就不主动交友了,待在舒适区不动了,那么10年后我也只有1个高质量朋友而已。
所以,复利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裹挟上一次的成果,二是时间要足够长。
很多高管在企业轮岗,就是一种技能的复利累积方式,他先当职员、在当副经理、在当经理,然后总监、最后副总、最后CEO。这就是典型的能力复利效应,每一次都能裹挟上一次的成果,去进行下一次,并且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很多轮岗都是5年到10年,杰克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干了40年,他能力不断被积累。
再比如连续创业者,就是一种典型的复利累积效应,上一次的失败经验,可以更好的提高下一次的创业成功率。所以很多风投宁可投资连续失败9次的人,也很少愿意投给1个新人,因为前者成功率更高。很多创业者不懂复习思维,一上来就梭哈创业,失败后一蹶不振,他完全不懂能力是需要积累和迭代的。
最后总结一下,复利的本质就是:每一次的行动都可以被裹挟,并且带着被裹挟的成果去投入到下一次行动中,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如果你滚动了很久却滚不大,那复利就会存在。同时,还要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不能中断,所以很多人说时间才是他们最大的资本,这句话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