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赵佗本来是秦国的将军,被安排跟随任嚣镇守南海郡,担任龙川县令,在任嚣的手下里面,赵佗的能力是十分突出的。
到了秦二世胡亥的时候任嚣病重,他把赵佗召到自己的病榻之侧,对他说:“如今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天下大乱诸侯并起,秦二世胡亥昏庸无道宠信赵高,杀害蒙恬、蒙毅和李斯,现在天下的豪杰都想争雄,我们南海郡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进可攻退可守,现在应该封锁通向中原的道路,静观成败进可进取中原争霸天下,退也可以自立为王,做一方的霸主。可是我现在病体沉重,没有能力去做这些事了,我尽管有几个儿子,但他们都不成气,没办法继承我的家业。你做为我的部下跟随我多年,我观察你很多次了,只有你的才能突出,这是其他人不能比的,南海郡只有交给你我才放心。”赵佗说末将不敢,任嚣意味深长的说交给别人我的子孙后代就没有未来了,他们既没有能力也不会善待我的子孙,只有你有这个能力,也只有你才能给我的儿孙带来平安的生活,我信任你!说完任嚣就把南海郡的官印交给了赵佗。
赵佗不在推辞,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任嚣与其说是托孤,不如说是哀求。因为赵佗实际上已经控制了南海郡,任嚣只希望赵佗能对自己的儿孙高抬贵手,给一条生路给一条活路罢了。赵佗没有让任嚣失望,他给任嚣来了一场风光大葬,让所有人都看到了自己对老领导的忠心。不久之后,任嚣的家人也被安排了最佳的去处,就是和任嚣到阴曹地府作伴,这样才是最妥帖最安全的做法。
为了将任嚣的势力连根拔起,他利用秦法的规定,一点一点的清除异己,把任嚣的老部下全都干掉了,不能留下任何一个对自己能构成威胁的人,我不想做第二个任嚣,这就是赵佗最直接的想法。够狠是赵佗的一个突出特点,把事情做绝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这是赵佗的逻辑。
赵佗的第二个特点是无赖,提到无赖这个词,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汉高祖刘邦。可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刘邦在平定了天下之后并没有对赵佗采取行动,有心无力也是一种说法,经历了楚汉战争老百姓都深受战乱之苦,经不起一点的折腾了。休养生息黄老之术是刘邦、吕雉和文景之治的核心治国理念。
赵佗抓住了刘邦这个心里,不断的进行骚扰,刘邦懒得搭理他,他就得寸进尺。刘邦准备讨伐他的时候,他又变得十分恭顺,俯首称臣让刘邦没有下手的理由。当然天气也帮了赵佗的忙,汉朝军队水土不服,到了南越就不断的生病,这让刘邦派遣的讨伐大军半路就班师回朝了。靠天气和无赖的办法,赵佗在南越国的地方经营了九十多年,传了五代君主。
不过赵佗时候他的继承人们一代不如一代,到了第五代的时候,好运结束了,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对匈奴战争的不断胜利让汉武帝坚定了信心,南越如果不彻底归附的话就灭了他,这就是大汉给他们的最后通牒。做为南越国的国王,和大汉对抗是死路一条这个道理他是清楚的,但是南越国丞相吕嘉不同意南越王的观点,他认为只要继续维持现状就好了。而且吕嘉做为丞相控制了朝局,他的兄弟控制了南越国的部队,南越王只不过是一个空壳而已,说白了就是个傀儡。为此南越王和太后就像依靠大汉的力量消灭吕嘉,但是他们低估了吕嘉的能力,汉武帝最开始的时候也没有把吕嘉放在眼里,因此汉武帝只派了两千人的队伍就出发到南越国对付吕嘉。
结果是可以预测的,汉朝的两千人部队被南越国的部队彻底消灭了,南越王和王太后也被吕嘉杀了,汉朝的使者没有来得及跑路,也被吕嘉砍掉了脑袋。吕嘉没有自立为王,他不想被人说弑君自立,他拥立了一个听话的傀儡做新的南越王,并向汉武帝发文道歉,表示这完全是个误会。吕嘉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汉武帝不是刘邦,不是吕雉,他治国的基础是武力,黄老之术不是他所认同和推崇的,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时汉武帝所追求的。
既然南越国不服从安排,还敢杀死汉朝的使者,自己擅自拥立人为王,还不向大汉请示,这么不把大汉放在眼里的人,不消灭大汉的脸往哪里放呢?刘彻派遣了十万大军征讨南越国,部队一路上势如破竹,消灭了南越国的主力。吕嘉逃跑了,可他能逃到哪里去呢?翻脸不认人是大多数人的行径,吕嘉被人出卖了,直接捆绑交给了汉朝军队处置。
识时务者为俊杰,知进退的关键在于退,而不在于进,进需要的是勇气,而退需要的是智慧,拥有智慧和勇气的人才能称之为俊杰。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