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课程内容:
0008.《学而篇》不重则不威:端庄和假正经只有一线之隔
0009.《学而篇》温良恭俭让:每天都要做正向积累
今日朗读语句:
1.8:子曰:“君子不重(zhong四声)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wu四声)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曾子曰:“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原 句 译 文
1.8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的知识也不会很扎实;要以忠信为原则,去主动结交比自己强的人;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9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死亡,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得民风变得厚重。”
1.10 子禽问子贡:“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有人和他谈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夫子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的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以温、良、恭、俭、让得名,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与其说他自己求得这种资格,不如说是人家主动求他的吧?
Q&A
1.8Q1:什么是重,如何做到“重”?
A1:“重”是什么呢?安稳、踏实。它的背后,有这么一个东西,就是有原则、有立场。不能够像墙头草一样随风飘摇,不轻易被利益所诱惑。
Q2:“无友不如己者”是说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吗?
A2:苏东坡也对此提过质疑,说如果是这样,那你跟比自己强的人交朋友,他凭什么和你交朋友呢?
后来有人重新解释“无友不如己者”,意思是:你的朋友,总有某些方面比你强,所以,要多去看朋友身上比你强的那一部分,那么没有朋友不比你强。
而我的理解是:这里的“友”是动词,主动结交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并不拒绝身边的朋友,比如同学、发小,但为了进步,以忠信为原则,需要主动结交比自己强的人。
Q3:怎么正确地看待犯错这件事?
A3:过则勿惮改:惮是忌讳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犯错了,不要忌讳这件事。这就像我们讲过的《终身成长》这本书说,错误是我们学习的机会。
如果面对错误,我们的第一种反应是生气、掩饰,你发现错误会越来越大,你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去弥补它。
1.9Q1:谈生死有什么意义?
A1:慎终:当我们去思考人离死亡到底有多远这件事的时候,谈话质量就大幅上升。原因是你会珍惜时间,然后会认真地、严肃地对待生活。
Q2:为什么有的网红只火了一阵,然后突然就销声匿迹了?
A2:这个人是怎么“火”的呢?有的人是靠抨击他人,与人为敌;有的人是靠做出一些低俗夸张的极端行为来吸引眼球。这些不符合“仁”的行为迟早都会销声匿迹。而孔子的状态是“温、良、恭、俭、让”,不急功近利,也能做到谦逊、不树敌,追求中庸之道,而这也是让自己内心平和、给他人带来帮助的长久之道。
精 华 解 读
1.10“温良恭俭让”的好处是什么?
温,不疾不徐,有事慢慢做;良,善良;恭,谦逊;俭,不铺张浪费,不浮夸;让,谦让,得理饶人。这些习惯其实都是在为自己做“正向积累”,既能充实自我,也能降低一些不可预料的风险。
慎终追远的两个重点①要谨慎对待死亡,如果人都不怕死,那么社会就会变得混乱②慎终是看自己的未来,而追远是看自己的过去
今日感悟
1.8不重则不威,意思是可亲而不可犯,有原则有立场,不能被随意被外物诱惑支配,才能有威。固是内化。只有原则、言行,学习的内容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思维,我理解是言行、思想要一致,才会有自己的原则,人要在职场上立足,特别是领导,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主是坚持。樊登理解“友”是动词,主动结交比自己强的人,人生路上,要想自己变得更好,需要主动结交优秀的人,打造自己的人际圈子。人与人的相遇,是上天赐予的缘分,随着自己和他人的变化,时间会把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剩下。
1.10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这是儒家所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准则。后泛指态度温和,举止文雅。每天不断充实自己,做好自己,做事按照自己的原则,剩下随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