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全能感或全能自恋的特点:当一个人受全能自恋趋使时,会觉得自己一往无前、无所不能,因此思维和行动力都非常厉害,什么都敢想敢做,这推动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
可它缺乏理性,非常脆弱,一旦出现一个关键挫败,就会发现自己的全能神是个幻觉,从全能自恋感跌落成为彻底无助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表现的非常糟糕。
与之相对,最好的状态是:全能感并没有消失,而是转换成更为成熟坚韧的动力,能够发起一个又一个愿望,这时你胆大妄为,但在具体实施时,又有很好的理性和韧劲,让自己一直推动着事情的发展,就会变得很不同。
全能自恋是一元世界的东西,受它驱使时,你会很有动力,但必然会有严重的自我为中心,而对别人有忽略,它的韧劲会是问题。
但当你进入二元世界和三元世界,并没有牺牲你的全能感,而你认识到了世界的复杂性,原初的全能感,也变成了更为复杂的攻击性和性等生命动力,你的力量没有丧失,而心灵变得复杂而成熟。
你就能达到那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受你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这也是人的发展历程。前文的例子大部分都是婴儿,病人,或者是特别的人,那对一般人有价值吗?
身边人会出现的状态
婴儿的全能自恋可以概括为:我一动念头,世界就得立即按照我的意志来运转。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在成年人身上,会看到四类常见表现。
1.卓越强迫症:不优秀,不配活;
2.行动困难症:想法多,行动难;
3.诛心论;
4.在关系中受伤后,会退行到孤独的全能自恋中。
卓越强迫症
如果你不优秀,不卓越,那你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父母们发明了“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这么个东西,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优秀多完美,你太差劲了,更极端的,甚至会认为,“你不配做我的孩子”。
其实“卓越”、“优秀”这些词的表达远远不够,因为婴儿心中真正渴求的是“全能”和“完美”。例如很多人遇到意外的灾难,会内疚,并做过度的内归因——“都是我的错”。
武老师认为,这里面暗含的逻辑是“如果我是完美的,事情就可以彻底被我掌控,都怪我不完美”。
武老师一次咨询中,遇到一女高中生,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后的两三天,都难过得不行。他问:你考第一也是这样吗?
她说:是的。
再问:有例外吗?哪怕一次也好。
她最初说没有,然后想了会儿后说:啊,有过一次。有一次,我门门课都是第一名。
听她这么说,他对她说:好像你觉得自己是完美的?
她惊讶地反问他说:难道我不是完美的吗?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例子。想象一下,一个女高中生,仍然活在自己是完美的幻觉中,那会多容易产生痛苦,因为现实时刻都会打自己脸,告诉你,你根本就不完美。
完美是一种幻觉,而全能感,还有一种幻觉是——我可以创造一个世界。
还有一位留学生说,他这30年来,都非常痛苦,因为他没有才华,但他名牌大学毕业,在欧洲工作,成绩也很不错,为什么这么说呢?聊天中他多次提到“才华”。问他,什么才叫才华?
他说,他希望的才华是独自开创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创造出了一些从未出现的成绩等。反馈说:你好像在说,你得在一个领域,拥有上帝创造世界的那种能力?
他说:天哪,真是这样,他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竟然有想当上帝的幻觉。
还有一个女孩,名牌大学硕士毕业,长得非常美,家境也很好,按说是上帝的宠儿,但她活得非常辛苦。
她说,我觉得我没有才华,我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卓越强迫症“不优秀,不配活”。
行动困难症
想法多,但行动很难。这有两个常见而又并不容易觉知到的原因。
1.婴儿只是提供想法,妈妈负责完成。
2.我是完美的,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照我的意愿转,世界不这么做时,我就崩溃没辙想死了。
第1个看起来很有问题,但很多企业家最重要的本事之一是“画饼”,他们提供设想,而推动其他人去完成,指导别人时,头头是道,当真自己做时,才发现,并没有真本事。
但他们是老板,而很多执行力特别强的员工,甘愿被他们驱策,甚至觉得如果没有这样的老板,自己不知去向何方了。
第2点心理,常见于很多严重的拖延症。他们有很大很完美的想法,但不能实施,因为一旦真去落实,他们的全能感,必然会被颠覆。
比如一个女孩儿,她希望自己的会计考试能得高分,但就是不能投入学习。咨询后发现原因是:真的去学习时,她发现掌握知识都需要时间,并不能做到一学就会。
这对任何人来讲都是事实,但会粉碎她的“我是全能的”这个想象,所以最好就变成,她从来都不去真正投入,这样就可以保留着一个自我安慰“我没有成功,是因为我没有投入,我真投入的话,那一定会了不起!”
中学时,一个要好的同学说:我不如你们聪明,身体不好,又不能像你们一样努力,可我成绩必须比你们好,我相信是有方法的……
武老师和同桌是听着瞬间石化,觉得这简直是没逻辑,也可以叫做神逻辑,因为:人是做不到的,而神可以。
诛心论
意思是:我要去追查你说的话,乃至你的想法和动机,我都不允许你在想法上对我不利。
例如电影《杀死比尔2》中,讲到白眉道长曾和少林寺方丈打招呼,方丈没理他,人家很可能是没注意到,白眉也想到了这种可能,但还是觉得受了奇耻大辱,然后把少林寺给灭了,他不能接受,少林寺方丈有可能鄙视他。
为什么会这么极端?因为既然婴儿觉得“我一想,世界就该按照我的意愿运转”是条真理,那么很自然的,想法也是很严重的事。
成熟心智的一个起步标准,就是能区分想象和现实,并能知道想法不等于行动,更不等于后果。
从想法到行动,从行动到后果,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也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努力,然后想法才能变成行动。
但婴儿处于混沌未分化状态,他既不能很好地区分我和你,也不能很好地区分想法、行动与后果,他越是活在全能感中,就越会有诛心论。
一个人必须得知道,他的想法不等于事实,如此一来,他才能包容自己复杂混乱的想法。
武老师上课时,总是要碰触人内心黑暗的部分,所以会特别讲这个诛心论,让学员能区分想法、行动和后果。根本上是要区分想象和现实,对此武老师会说——“你怎么想都可以”。
比如人心中最严重的想象之一,就是男孩的恋母弑父情节和女孩恋父仇母情节。每次说到这儿,都会强调,请区分想象和现实,你可以想象任何事情,但不等于是事实。
如果诛心论太严重,就会太惧怕人的想象,而会压制想象的自由,结果也压制了活力和创造力。
从关系退行到孤独的全能自恋中
一个人在关系的外在世界受伤后,容易退行到孤独的想象世界中,而这时有可能会有全能想象产生。
生命最初,活在全能自恋中的婴儿,觉得自己要么是“神,”,要么是“魔”,这是一元世界。当和妈妈等人建立好关系后,他们就进入了二元世界和三元世界,并从“神魔”变成了人。
具体说就是:当妈妈满足了婴儿吃喝拉撒睡玩的需求时,婴儿的全能自恋会得到满足,那一刻有“神”一般的感觉。
但更重要的是当妈妈满足婴儿时,婴儿的能量就成功地伸展了出去,和妈妈建立了一定的链接,由此婴儿就从孤独的神魔世界中,进入到人的世界,在一次次这样的链接中,他的全能自恋的能量得以人性化。
这个过程也可以逆转,当一个人在关系中受挫时,也可能会退行到全能自恋中。比如很多人失恋或离婚后,会变得非常积极,简直无所不能,意思是我离了你,也可以过得很好。
但这时候的积极、无所不能,就是全能感的一种表现,而这时都伴随着孤独,这样的人会非常抗拒深度而亲密的关系。
更严重的是一些人在分手后,会产生一些全能幻觉,比如有人说,失恋后一次走在大街上,突然有了恐惧,觉得自己似乎有超能力一般,如果一发怒,整条街道会灰飞烟灭。
最严重的是洪秀全这样的故事,他科考失败,然后精神崩溃,产生幻觉,在幻觉中他发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
武老师认为,从精神病学的诊断看,洪秀全这个时候,已经是得了精神分裂症,有了典型的幻觉症状。但这种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实在太常见了,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甚至左右了历史的走向。
所以全能自恋是一个非常复杂有趣的心理。
总结
婴儿的全能自恋,可以概括为:我一动念头,世界就得立即按照我的意愿来运转。这在成年人身上有4类常见表现:
1.卓越强迫症:表达为“不优秀,不配活”。在婴儿心中,真正渴求是“全能”与“完美”。完美是一种幻觉,而全能感,还有一种幻觉是——我可以创造一个世界。
2.行动困难症:想法多,但行动很难。这有两个常见,而又不容易觉知到的原因:一,婴儿只是提供想法,妈妈负责完成;二,我是完美的,我一动念头世界就该照我的意愿转,世界不这么做时,我就崩溃没辙,想死了,常见于很多严重的拖延症。
3.诛心论:我要去追查你说的话,乃至你的想法和动机,我都不允许你在想法上对我不利,越是活在全能感中,就越是会有诛心论。
如果诛心论太严重,就会太惧怕想象,而会压制想象的自由,结果也压制了活力与创造力。成熟心智的一个起步标准,就是能区分想象和现实,并能知道,想法不等于行动,更不等于后果。
4.在关系中受伤后,会退行到孤独的全能自恋中,这是全能自恋一个特别常见也特别严重的表现。
生命最初,活在全能自恋中的婴儿,觉得自己要么是“神”,要么是“魔”,这是一元世界。
当和妈妈等人建立好关系后,他们就进入了二元世界和三元世界,全能自恋的能量都得以人性化。
思考
“不优秀,不配活”好深刻呀,想想那些不停的催促,用鞭子抽着,想让某人变优秀。那些告诉你不努力,就有各种糟糕后果的人,现在医生告诉我,那有可能是他生病了。
“诛心论”我经常会有,想要探索别人想法和动机的冲动和行为。现在想来我是不是不允许对方在想法上对我不利?哪怕仅仅是想法。好震撼。
现实发生了什么?这是事实;对于这个事实个人是如何解读的,是如何感受的,这是观点;有了这个观点是如何行动的。这是行动;行动过后多长时间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这是结果。
这是完全不同的4件事,但生了病的人,会把它当做一件事。最后,愿你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愿你有一个被爱照亮的生命。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