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2017年确定执笔以来第15篇随心所写后,竟然意外收获到原创邀请,非常感谢大家的喜欢和鼓励,动力满满。坚持跑好这场马拉松!
上周写了篇《其实我们心里都应该有一场“马拉松”》,主要阐述了一下写作是一场没有起点和终点的马拉松,贵在坚持。
其实生活中类似的很多,但往往被我们忽略的一场最重要的“马拉松”不是用脚跑出来的,而是需要我们用“心”,那便是孩子的教育。
01
大家耳熟能详的便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夸张点的妈妈从胎教开始就不允许自己将来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胎教音乐要跟得上节奏、胎教故事要前卫、胎教餐严格按照说明、叶酸等补品也需要选择全进口……
孩子还没有出生就买了一大堆教具和玩具,等孩子呱呱坠地便开始使出洪荒之力,全家总动员围着“心肝宝贝”,很快就会搞的筋疲力竭、鸡犬不宁。毕竟教育孩子父辈和我们总归会有代沟,我们人生的起跑线本来就不在同一条线上。
有的妈妈甚至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只顾追求最好、最贵的给孩子,为什么不量力而行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呢?最合适才是最好的!
接下里从幼儿园就开始拼爹模式直到大学,甚至持续到工作或以后。请问这何尝又不是一场没有起点和终点的“马拉松”呢?大多父母只顾盯着终点所谓好的大学急功近利,逼迫孩子一路只顾不停地跑、跑、跑,忽略了人生路上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风景。
其实,静下心来想想,孩子的教育就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为什么要死死纠结在起点呢?即使起点慢了很多节拍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跑好接下来的路不就好了吗?这是场持久战,考验的是耐力和坚持。只要有条不紊地跑下来,孩子的未来他自己就可以做主的,父母和老师一起做个引路人就好。
累了就让孩子休息一下,暂时停下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现在的父母看见孩子稍微松懈一点恨不得推着、拉着孩子跑,这样超负荷运转孩子只会身心疲惫,心离父母原来越远!有的甚至最大的愿望就是逃离那个窒息的家。
02 网络上有个熟悉的小故事。老师问一个不到10岁的很可爱的小孩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孩子的回答竟然是让警察叔叔把妈妈抓起来,这样她就可以在周末尽情的玩了,不要上那么多的课了。
不要觉得小孩的思想简单,大家笑笑就完事了。那是一个孩子的心声,是一个孩子反抗的无力呐喊。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给孩子报10--15个兴趣班,算一算孩子一周完全没有一点玩耍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被排的满满的,轮流跑兴趣班,请问这样长大的孩子还懂得童年的快乐吗?怪不得呼吁还孩子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呢!
我们80后的这一代童年可以说是无忧无虑、尽情玩耍度过的,那么我们应该是最清醒、最可以了解童年玩耍意义的一代,何不让孩子这场“马拉松”跑的轻松一点呢?
03
最近总是有妈妈惊慌地说:有的孩子中班都开始报心算数、珠算数、拼音、英语班,你家孩子怎么还不报?
其实对于给孩子灌输知识的东西,我一向不支持宣传的越早越好。到年龄段了孩子该学的很快就学会了,为什么就害怕别的孩子跑的快呢?又不是100米冲刺或者800米短跑?
强迫给孩子背上那么多的包袱,胳膊、腿都伸不开怎么跑?甩开一切,让孩子自己选一两个喜欢的兴趣班就好了,轻松上阵,孩子喜欢才会学精、学有所用。
兴趣班本来就是用来培养孩子兴趣的,不要让孩子拿到十级钢琴证后再也不愿意碰钢琴了。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让孩子学钢琴就是有一天孩子孤单或者不开心的时候至少坐在钢琴前就像找到知音一样,为自己弹几首喜欢的曲子,然后再次开心快乐起来就足够了。
村上春树曾说过:终点线只是一个记号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关键是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人生也是如此。
孩子的教育终点虽然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号,但是这一路如何跑需要用“心”好好琢磨一凡,让孩子跑的相对轻松、惬意一点,至少让孩子还有一个怀念的美好童年。
其实路就在脚下,前方和终点在心里。
我们不是裁判,顶多是个加油助威的啦啦队,只有孩子体会到跑的节奏,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率,欣赏到眼前的风景,看到前方的目标,才能够跑好这场“马拉松”,进而跑好人生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