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理旧东西,见到一些包着书皮的书。那份热情已超半世纪。50年开外的东西就该算文物了吧。这些应在文物堆的书,不会有时间细读,偶尔翻翻,也归把玩之行为。
包书皮,现在几乎没有,过去多。小孩开学发新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包书皮。那时包书皮最难的是弄点像样的纸,牛皮纸,旧画报,道林纸,好的没有孬的也不错。技术问题不是问题,大家比赛,切磋,当然高手往往少不了代包。代包者就如同现在高端医院的主刀,技术与需求形成良性循环。
有人读书成痞,也有人爱书成痞。有个哥们说他哥爱买书,买回之后,谁都不能碰,连他自己都舍不得读。这事有点夸张,但是属于自已的书后看,借来的书先看,这是不少人的习惯。借的要急还,自己的不急。就似旅游,身边的先不去,先可远道的,身边的啥时候想去就可以去。往往排来排去,还总轮不到赏赏身边的美景。
想当年,特想有个属于自己的书架,就是只能放十几本书的书架。后来终于求一位会木匠活的邻居叔叔做了一个。记得念大学那会儿还自做了二片L形铁皮,对在一起也是挺不错的书架,还可伸缩。
那时买书是奢望,记得念大学时看好一套书,买不起,又不好意思向父母说,便向仍在乡下挣微薄工资的弟弟张口,弟弟寄来5元钱一一那是个不小的数目。那时农工月薪32元,学徒工18元!这事我记一辈子,就像你在北上广急买房,有人为你交了首付一样。
一天天藏书多了起来,自己买,朋友送,啥渠道都有。量比较大的是捡。那会儿改革开放,一些企业,机关,翻新房,迁新址,少不了一番"吐故纳新”,书是少有留的,属最"故”一类。脚下踩着的都是书。你可整麻袋捡,反正卖废纸也不值几个钱儿,还巴不得赶快有人弄走。
后来置家第一要务是书厨。书多了,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世间很多事总是背道而驰的呀!
还好,隔一段时间可以打开书厨,清清灰尘,翻一翻,忆起一些故事。总比一面墙的书柜而里面是巨著名作的假书强。那书不能翻,“瓤儿”空空如也!
什么也代替不了读书。读书,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