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成绩出来了,10班第一,12班第四,11班也连续两次摆脱倒数第一的名次,从名次来看,还是让人满意的,但是具体到分数,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这次的考试,让我特别意识到,抓成绩,关键是要抓效率,有效率,才有效果。
看到罗老师把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叫来办公室谈话,似乎我很少这么做,就算以前带班的时候也很少,一来很繁琐,二来觉得似乎没起什么作用。与学生谈成绩,要谈些什么内容呢?在办公室里,我经常听到的是“要好好努力呀""这次考60分,下次要考65呀”“这次数学考不好,下次好考好才行”诸如此类不痛不痒的话,我觉得学生对于这些话可以说是无感。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具体的学法指导和行动引领。我也应该学习下考后找学生谈话,先从“潜力股”开始抓起。
11班的赖同学自初一开始就是年级里学霸中的学霸,老师要求背的他照背,老师没要求背的他也背,可以说他基本把文科的课本都背了下来,每次在班里提问默写内容,他都倒背如流。对于理科,赖同学也会自己找题目做,普通的课堂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需要,所以经常在课堂里看到他自己在自学其他科目,或者做自己的练习册。最近两天,赖同学的行为有点古怪,昨天晚修不回校,今天早上也没过来,班主任打电话过去,说是不想来。班主任下午找他谈话,赖同学说是自己买了太多的练习册,看着就烦。根据我的分析和观察,这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背后折射的是他心态出了问题。赖同学自打初三以来,虽说稳定年级前50名,但相比较初一初二,这样的成绩就没那么辉煌了,要知道,初一初二他是年级前十名中的佼佼者,他的“疯狂学习”模式可是很多优生的榜样。成绩的下滑无形中给了他压力。加上他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每次校对答案,他都觉得自己是能考接近满分的成绩,但等到成绩出来却与他的期望值相差好几分,于是产生了自我怀疑。过高的期望、年级的竞争、成绩的下滑,才导致赖同学出现烦躁的情绪。学校一直很欠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除了一节班会课,每节课都是考试科目的课堂,对于“学习瓶颈期”“学习高原期”这些学生都一无所知,每天只知道按部就班的上课、练习、做题,学校的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学习压力的问题,赖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跟学生谈成绩,怎么谈?我觉得一切都要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平常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了解,贸贸然找来谈成绩,效果并不好。至于谈什么?学习问题、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当然不要忽视对学习压力的关注。
下午出成绩的时候,办公室的老师周围都被学生围个水泄不通,个个抢着看成绩、看排名。这群家伙,要是初一初二有这么在意自己的成绩,那得少操多少心。
今晚10班的学生在课堂上调皮地试探我,“老师,月考成绩出来了。”“是吗?我怎么不知道。”我装疯卖傻。“老师,我们这次又是第一哦。”这帮家伙,其实就是要我奖励他们。上次拿了第一,我用我的课堂给他们看了电影,可把他们高兴坏了。今天晚修人不齐,我也没有表扬他们,只是给他们泼泼冷水:“希望期末考试拿第一哈。过年了,考个高分,说不定还能多拿点红包。”听到这句,他们原本失望的表情也被我逗乐了。明天上课,还是先要大大地肯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