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听到某某某家姊妹之间因为某某某事有了争执,起了冲突,甚至大打出手,闹到了你死我活互不相容的地步,原因嘛,好多都说不清楚,但有些却是些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小事。我总觉得难以理解,怎么会呢?姊妹之间的亲情可是很深很深的。
我姊妹五人,也许因为我最小,姐姐哥哥对我一直都是很疼爱的。印象中,从小到大,自己都被姐姐哥哥的疼爱陪伴着,围绕着,呵护着。
永远的大姐
有人对60、70后这一代人的家庭进行了一个调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多数家庭兄弟姐妹都比较多,并且一般老大的性格比较憨厚,老实。
细想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老大一般要替父母有所分担。父母不在时,有了困难出了问题,老大就要冲到弟弟妹妹们前面,勇敢地去面对去担当。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我想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
我的大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那时还是生产队,什么活儿什么事儿都要算工分,粮食产量也不高。由于父亲长年不在家,我们姊妹五人除了我都在上学,只有母亲一个人,最多能算大半个劳力,因而常常欠队里的工分。每到夏收秋收或年底队里分东西时,我们家一般都排在最后。先点到名字分东西的一般是大户,也就是我们农村所说的有头有脸的人家,开始分的东西自然也是大的好的人见人爱人人都想要的。眼看着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麦子呀红薯呀一点点变小,心也一点点儿揪了起来,总是担心自家漏掉了,没有了又找谁家要去呢?也大都是快分完了剩下了不多的不好的別人挑剩的不愿要的东西才点到母亲的名字。母亲从不嫌弃,不管分多分少,总是快乐地忙活着仔细地收拾着,生怕拉下一点东西。东西分的少了,就装笆斗篮子里㧟回家,拿不下了就用架子车拉回去。姐姐哥哥和我在后面快乐地跟着,有时也帮忙抬着推着。
为了能给母亲帮点忙,搭把手,同时也能帮家里多挣点工分,大姐初中一毕业,父亲给大姐说让她下学帮母亲忙,懂事的大姐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母亲开始却是反对,但家里里里外外的,全是母亲一个人打点,也确实忙,看大姐自己也答应了,所以也就没再坚持。
大姐平时言语不多,母亲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姐干什么都踏踏实实,毫无怨言,属于只干不说或者是干的多说的少那种人。
那时父亲的工资也不高,还时不时接济一些家里更穷的老师、学生和亲戚,每到月底工资拿到家里时便寥寥无几了。所以大姐便跟着母亲默默地干活,努力挣工分。
每天下午下工回来,大姐不顾一天的劳累,跟着母亲打下手,匆匆忙忙地做饭、洗刷。母亲忙时,还要帮着照顾我们姊妹四个。
母亲常说,大姐从小就知道帮着干活,后来成为家里的骨干劳力,没少给这个清贫的家贡献出力,真是苦了大姐了。大姐出嫁后,只要家里活忙,大姐依然会回来帮家里干活,就像没出嫁时一样,从无怨言。
唉,就如母亲所说,真是苦了大姐了!永远感谢大姐为家里所做的一切的一切,你在我们心中永远是大姐!
聪明的二姐
常听母亲说,我小时主要是二姐带我。每天放了学,顾不上写作业,二姐就背着我玩耍去了。为了帮家里多挣些工分,二姐有时还要带上我,㧟着笆斗萝篮子和小伙伴儿一道去地里拔草。她们拔草,我则在一旁捉蟋蟀逮蚂蚱。
可别小瞧小小的蟋蟀蚂蚱,虽然个头不大,但是触角灵敏,六肢发达,前面的四条小腿异常灵活,后面的两条大腿则健壮有力,像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是当之无愧的“跳远健将”。我可不是在吹,是的的确确多次见识过才这样说的。
有太阳或强光时,蟋蟀蚂蚱一般潜伏在庄稼棵旁、叶子下、草丛中,或者土块下等一些比较隐蔽的地儿,是不太容易发现的。即使小心寻觅发现了它,往往是等你蹑手蹑脚走近后,屏神凝气,小心翼翼,弓起手掌刚刚抬起,却还未来得及落下,只见它身子一伏,两只后腿简单轻松但却是有力的一蹬,就跳的不知所踪了。有的还会飞,稍有风吹草动,就展开双翅,在你眼前一闪,瞬间就飞到几米远的地方了,留在你耳边的多是它翅膀振动空气发出的“扑扑楞楞”的声音。有时它们也像故意逗你玩或者捉迷藏似的,引着你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又从另一个地方到更远的地方,你也就会跟着它跑的越来越远了。
对于那小小蟋蟀,我是十分佩服的,除了佩服它非凡的弹跳能力外,更佩服它那份蓄势待发的镇定,总是让你先心中窃喜,转瞬间因为它的突然发动完美一跳,淡淡的失落和小小的挫折感便会在你心中生起了。
我常常是追着蟋蟀蚂蚱跑的很远很远。二姐发现了,担心我有个三长两短的,就会大声喊着叫着让赶紧回来。我一般会边应着边往回走,但有时也会捉蟋蟀逮蚂蚱太投入而不作理会。每当这时,二姐便会停止拔草,把篮子顺手丢到一旁,急急地追上我,扯我回去。
常听母亲说,二姐常因不小心弄丢了我的鞋呀、帽子呀之类的小东西,而常挨责骂。在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母亲的责骂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每每想来,心中怀有愧疚。
在家里玩时,我最喜欢的是捉迷藏。捉迷藏,顾名思义就是寻找躲藏者的一种游戏。游戏一方“捉”,一方“藏”,一方在明,一方在暗,角色不一样,感觉自然也是不同。而我理解,也正是这一“捉”一“藏”,展现了游戏的“迷”人之处,因而才是那么有趣,那么让人喜欢的。
家里房子并不多,中间是三间通着的堂屋,两边各跨一间厢房,另外东边稍靠前还有一间独立的厨房。所以说可藏的地方不大多,找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因为从小跟二姐比较多的缘故,所以常主动要求给她分到一个组。我和二姐这一组在明的一方“捉”时,好像都是轻易地捉到了其他姐姐哥哥,所以就印象不怎么深了。而当我在暗的一方“藏”时,有两次因为聪明的二姐把我“藏”的很好,如人间消失了一般,所以印象颇深。
第一次是把我“藏”在了床上,而后用被子随便而自然地盖上。因为我比较小,又加上这个“高招”是二姐第一次使用,因而完全出乎扮演“捉”的一方的姐姐哥哥的意料,来来回回过了几趟,就是没有发现得了。听着外面脚步声由远及近时,我紧紧地蜷缩成一团,躲在漆黑的被子下,一动也不动,还会减缓或屏住呼吸。待听着脚步声渐渐远了,才会正常呼吸。听着外面脚步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如此反复几个来回后,我也逐渐放松了警惕,呼吸也回复了正常,呆久了,也会稍微动动手脚。后来的后来,不知是我的疏忽大意露了“马脚”,还是哥哥因找不到泄了气有意或无意歇息,哥哥竟然一屁股坐在床上,并且坐在我的身上,压的我快喘不过气了,不得不掀起被子宣告游戏结束。虽然被“捉”到了,但我感觉的却是一种胜利者的心情。
另一次是作为“衣架”,二姐把我藏在了衣服里。这一招也是第一次使用,同样也是哥哥姐姐们没有想到的。
家里没有衣柜,父亲便找人做了个简易衣架,家里的衣服都是随便地挂在一起。二姐让我藏在衣服中间,还特意用父亲宽大的衣服裹在外面,并用父亲的一双大鞋挡在我的鞋子外面。也许因为他们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也许因为这伪装太完美,反正他们来来回回反复几次都没找到。到后来也是我终于憋不住,自己得意地大笑着走出来的。
这些所谓的“高招”只要用过一次就不再好用了,所以后来的捉迷藏也就再不曾有这样的惊心动魄让人印象深刻了。不过捉迷藏还依然那么有趣,那么让人喜欢,儿时的我们没事时还依然喜欢玩捉迷藏,我们家这个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农家小院便充满了我们游戏时开心的欢笑。
二姐初中毕业那年,父亲和母亲商量如何办时,母亲说大姐下学已让她心不安,不能再让二姐也下学了,况且二姐成绩也好,继续上说不定将来能吃上公粮,自己苦点累点算啥呢,所以坚决支持二姐继续上学。二姐也很争气,每次考试,成绩在班里都是比较靠前的。
心灵手巧的三姐
随着我们一个个渐渐长大,家里开销也大了。仅靠母亲和大姐两个人挣工分,家里日子过的还是紧巴巴的。
二姐高二那年,三姐也初中毕业了。懂事的三姐说不想再上了,在家里和大姐一起帮母亲,一块儿供二姐和哥哥还有我上学。母亲想想若是家里能供出两三个吃公粮的,已经很不容易了,附近十里八村也不曾有过,因而便不再言语,也算是默许了。
三姐虽然年龄不大,但心灵手巧,也深得母亲“真传”,家务活做得有鼻子有眼,就连母亲做饭她烧火也总是烧得旺旺的,让人不服都不行,所以母亲特别喜欢让三姐给她打下手。
三姐在家的的确确帮了母亲的大忙,让母亲顿感轻松不少,我们几个跟着饱了不少“口福”。说到饱“口福”,母亲做的好吃的自不必说,现在要说具体的也记不大清说不大明了。能记得清的道得明的,深深地烙在记忆中的反倒是三姐给我们烤得发黄入嘴焦脆的馒头、软得流水甜得入心的红薯,还有黄得飘香放到嘴里咬起来“嘣嘣嘣”响的玉米棒子。
三姐心直口快,有什么恩怨情仇都会直直白白地写在脸上,一古脑儿倒出口来,绝不会闷在心里。这就是我的三姐,一个极其善良的人,一个有恩常念有仇常忘的人。当然了,我们姊妹之间也没有什么大的恩怨,无非是你说我一句,我打你一下,是小孩子间的那种打打闹闹。
知道了三姐的脾性,也就知道该怎么个样子做了。为了让三姐给我们烤好吃的馒头红薯玉米棒子,饭前我们一般是不会去“招惹”她的,如此她便会有求必应,想让烤什么,尽管拿来就是。不过,即使不注意稍有得罪的地方,只要能给她服个软说上几句好话,三姐也便不会再去计较了。
三姐烧火时,我们都喜欢陪着她,尤其是冬日。灶膛中的火旺旺的,烤着我们的脸,烤着我们的手,身上,还有心里,都感觉暖暖的。
灶膛两边烤的是我们期待的“美味”。红薯要用炙热的草木灰埋着烘着,经验丰富的三姐会不时翻翻,烤烘还不熟的地方。烤馒头和玉米棒子的要求要高一些,不能像红薯那样简单用草木灰埋上,而要放在草木灰和火之间。火也不能太大,最好是小火,还需眼睛仔细地盯着,不断地翻动,很小心地烤烘,否则烧黑烤糊则是难免的事儿了,如此便绝不会烤出金黄焦脆的馒头和玉米棒子的。有时火候把握的更好的话,红薯还会流出“口水”,馒头会咧开小嘴,玉米棒子也会开出“白花”来的。你说如此“美味”,怎会不叫人记忆深刻,回味久远呢?
现在也经常在见到推着烤炉沿街叫卖烤红薯的,烤馒头和玉米棒子则未见过。有时馋了买上一块红薯,满情希望充满幻想地小心撕剥开皮,轻轻地咬上一口,慢慢地嚼着,细细地品着,但却一直没有品出记忆中三姐烤烘的那个味儿。只怕是那美味要永远地烙在脑子里存于记忆中了!
母亲说,三姐是最懂事的,对家里做的贡献也是比较大的。三姐出嫁时,我和哥哥正上大学,家里也正缺钱,懂事的三姐就没要任何嫁妆。母亲每每说起此事,都觉得对不起三姐,觉得没有把三姐风风光光地送出去。
懂事的三姐哟,你的嫁妆不是父母欠你的,而是我和哥哥欠你的,如果要怪的话,就怪我们好了。其实我们也知道你是不会相怪的。只可惜虽然现在家里经济条件好了,但欠你的那份嫁妆却是永远无法弥补回来的呀!
有责任有担当的哥哥
哥哥在家中虽然不是长兄,但却有长兄的那份爱心,有长兄的那份责任和担当。
因为有个哥哥,做弟弟的我自然就成了他的“小尾巴”,常常跟着他跑东跑西。
小时候的事儿大多记不得了,只记得夏秋的夜晚,趁着月光,哥哥常常带我和大大小小的伙伴们一起玩的“老柳树砍大刀”的游戏。晚饭前后,即使不事先约定,小伙伴们也三三两两来到村里的十字大街,照例玩起“老柳树砍大刀”的游戏。首先按照人数平均分成两个组,作为对立双方,相距20、30米相向面对,各自手拉手站成一排组成人墙。尔后每方选出一名代表,用剪刀石头布来决定哪一方先喊口令向另一方挑战。这边喊:“老柳树。”那边应:“砍大刀。”“你那班儿里尽俺挑。”“挑谁?”“挑二民。”二民不在家。”“挑你兄弟仨。”“挑谁?”“挑某某个大傻瓜。”只见被挑中的人运气弓腰迅速起跑,箭一般冲向对方人墙,一般选择对方最薄弱处作为攻击点,若是能冲开对方的“防线”,便可挑对方一名猛将带回。若冲不开,只好乖乖“缴械投降”,留在对方的阵营里。如此周而复始。若时间长了,便可玩到对方剩下的人不能组成人墙,算是彻夜败了。但常常是谁家的大人喊谁回去,回去的多了,游戏便不能玩了,大家便一哄而散,各回各家了。
小学我一直跟着父亲,毕业时考到了乡重点中学,吃住都在学校。没有父亲在身边,和我同上初中的哥哥便成了我的依靠。
作为学生,学习当然是第一要务。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哥哥在,吃的自然不用操心。
学校离家大概6、7里路。因为是两个人吃饭,学校与家之间,哥哥每周一般要比别人多回家一两趟。夏天天热,吃的不顶放,回家拿吃的次数自然会多一些。冬天因为冷,吃的虽然能顶放一些,但天寒地冻的,也很是辛苦。
那时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吃的主要是杂面馍、红薯之类的。
学校伙房有两间,座东朝西,靠北面用砖垒了一个灶,灶很大,大概两三米见方,还有一层层铝制的笼屉,用来蒸热学生自带的吃的东西。学生们把吃的东西用一个塑料网兜装好,再想办法拴个小绳呀之类的做个记号,三三俩俩地送到伙房里。伙房的一面土墙上上下并行用大钉钉了几排木板,上面均匀地钉满了小钉子,送去的网兜便可挂到钉子上。学校专门雇了个师傅,给大家烧火蒸饭。
每天早自习或者上午下午放学后,学生们第一件事就是冲出教室,急忽忽赶往伙房拿自己的吃的东西。网兜虽然做了记号,里面装的什么吃的东西自己也清楚,但刚下灶的蒸笼还冒着热汽,一屉挨着一屉,会挡了视线,让人难以看清。待蒸汽稍稍散去,蒸笼里的网兜一个挤着一个,一个压着一个,让人眼花缭乱。说真的,从一屉屉蒸笼里堆的乱七八糟毫无规律的网兜中找出自己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时就需要耐心地翻找,仔细地辨认。
凭心而论,那时的学生大都很自律,也很自觉,东西很少错拿误拿或者有意拿。但也不是没有,网兜里若装了好吃的东西,如果再去拿晚一点,也可能会被哪个嘴馋的有意或无意地拿去。我们的网兜里面装的吃的太为普通,也许是别人看不上眼,也许是哥哥每次去的都很及时,所以从未有丢失过。好吃的东西虽然好吃,但我觉得,还是吃着自己的东西安心。
我并没有奢侈的想法,也不敢有奢侈的想法,感觉能吃饱就已经不错了。包括现在,或许是上学时的一切对我影响太深,虽然条件好了,但我对吃的要求一直都不高,无论在哪儿,只要有吃的,只要能吃饱就行了。
在生活上,哥哥是我的坚强“后盾”,可谓是保障有力。在学习上呢,哥哥是我的“监护人”,虽然不在一个班,但我偷懒耍滑时,他常常会及时出现在我的面前。哥哥即使不说话,但那眼神,却足以让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记得初二有段时间,我迷上了武侠小说,经常没时没点地看,成绩因而有所下滑。哥哥发现后,一方面“警告"别人说不要再借给我看,另一方面又抽空找我谈心,给我上了一堂“教育课”。哥哥言语情真意切,满含深情,也终于感动了我,使我下定决心不再看小说,又把全部心思投到了学习上,成绩又很快回到了班级前几名。而班里另一个同学,本来成绩很好,和我不相上下,有时还排在我前面,老师和同学们包括我都很看好他。但后来他迷上了武侠小说,也是和我当初一样没时没点地看,自毁了前程,听说现在过的也不怎么好。
现在想来,真的很庆幸有个哥哥,有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哥哥。真的很感谢哥哥,没有他的监护、监督,也许就没有我的现在,没有我的今天!
感谢姐姐哥哥们,感谢你们为了我们这个大家庭的辛勤无私、不求回报的付出。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无论你我在哪,无论身在何方,我们的心都在一起,亲情永在,真情永存,我们永远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