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开的橘子有香气
一阵烟味往这边挤
对楼窗口光膀子的小伙吹着口琴
树荫下的牌局正纠缠的紧
一个午后周六
一切漫无目的的
同往常一样
院子里一周一次的集市照常
人来人往
时间不能流畅
于是慢慢流淌
1号楼又摆上了花圈
悲伤在楼间跳跃
一心二用的年轻人牵着老态龙钟的狗
它和我在对眼
楼头的红喜字不厌其烦的招手
那场爱情我也有见证
咚咚咚的篮球
是唯一安静的节奏
眼睛牵着我走到院门
时间在这里加速
谁是城市的本来面目
谁又带着谁的表情
飞奔 踱步
这首诗写的就是我一次出门,路上看到的种种。有想象有现实。
我从小学6年级就搬到现在住的这个小区,这是一个很老的小区。老到院儿里面有很多很多老人。
有很多老人,带来了两个结果。一个是小区里生活节奏很慢,偶尔有几次我下班回家都感觉这个小区像是被城市抛弃了一样。大家走路那叫一个洋洋洒洒,像是在沙滩散步一样。
二是这个小区里会有很多戏剧性的画面。小区里老人多,有时一个月里,同一个楼口会摆上好几次花圈。而我印象里还见过几次,这边摆着花圈,对面楼贴喜字,放鞭炮结婚的。普通的小院,却经常悲喜交加。
刚搬来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在小区里住,慢慢长大,同学们陆续搬了出去,搬到了高楼里。小时候我去同学家里做客,看到人家家里这么好,窗明几净,回家就跟爸妈说,咱也搬出去吧,爸妈没同意。
我那时想,可能是我们家没有钱买高楼吧,没钱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我最近也买房子了,家里也拿出来不少钱。所以我想还是父母习惯了这里,不舍得离开这里吧。这里有他们的朋友,有他们熟悉的节奏。或许在这里,看到周围这么多老人,他们会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是一个孩子吧。
上周有一次骑车带同学回家,同学说,看看咱们成长的轨迹,就是偶尔充实,偶尔空虚,可观察父母的生活,好像就没有那么分明。我之前还真想没过这个问题,一路上若有若无的琢磨。
后来我想,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可能是因为爸妈对于空虚这个词汇没有我们年轻人那么充分的理解。面对那种状态,他们可能会说无聊,闲得慌。印象里没听他们说过空虚。
不理解一个词汇,就无法用这个词汇去描述自己的状态,自己的生活。父母这一代掌握的词汇肯定没有我们多,所以他们看起来有些out。可是out的同时好像他们更容易获得深层的平和与快乐。
懂得越多,想的越多,很多时候就更容易感到矛盾、痛苦。想到这些,我也不想着去逼爸妈学微信,学那些有的没的,理解那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了。out一点儿也挺好,快乐就行呗,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