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絮语
转眼立秋已过,却依然闷热难当,稍一活动就冒出汗来。立秋的“立”是开始、来到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但立秋后,不是马上进入秋季,依然处于三伏中。俗语说,“秋后一伏,热死老牛”。
春夏秋冬,是自然四季,春发其华秋结其实,经历了播种的春、生长的夏,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俗语说,立秋十八日,寸草都结籽。万物皆有它的规律。
文学作品中的节令之秋往往喻示着人生之秋和心情之秋。“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诗人所抒发的,无不是感叹四季交替秋意浓的悲凉。当然,秋天并非全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悲。唐代刘言史《立秋》诗云:“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我最欣赏的是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秋日令诗人看到了光明与希望,平添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心境,没有半点“多事之秋”的悲情。
我喜欢秋天,喜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喜欢“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静美,喜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乡愁,喜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博大,更喜欢“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豪迈。喜欢欣赏黄叶满地一片金的景色,喜欢踏在落叶上沙沙作响的声音,喜欢听秋雨淅淅沥沥绵绵无尽。
搬到水木清华小区已十年整了,刚搬来时,正是秋天。令我意外惊喜的是,新居因地处偏颇,楼前是一片自然生长还没有清理的杂草,草丛中数不清的秋虫,夜晚集体鸣叫。“混沌宇宙寂无声,首破宁宇是鸣虫”,秋虫的鸣叫增添了夜的寂静,我非常喜欢,常常闭目倾听,那“嘟嘟…嘟嘟…”、“吱吱 …吱吱…”的声音交响回应,伟大的演奏家也奏不出这自然的声响。我在这演奏里进入梦乡,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乡村。
如今又是秋季,秋虫们集体回来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鸣叫。
喜欢秋天,也许和自己的年龄有关。经历了青春华年,转眼间,已进入人生之秋。揽镜自照,皱纹悄悄爬上了眼角,头上生出了丝丝白发。也曾感叹岁月的无情,恐惧生命的无力。曾几何时,胆小羞怯的儿子出门还攥着我的手指,现已长成健壮的青年。看着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儿子,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这是从春到秋的轮回。
在人生的春季,完成了从学校到机关,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蜕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三十年,择一业终一生,也已临近退休的年龄,进入职业的秋季。没有任教师的桃李满天下,没有工厂做工的产品,那一摞摞订起的卷宗就是我的产品,那一个个信访记录便是我的印记,那一本本大红的证书是我耕耘收获的全部果实,那一个个满意而去的背影是我对职业最好的回馈。
一瞬间,我释然了。
正如泰戈尔在《采果集》里所言:“我年轻时的生命犹如一朵鲜花,当和煦的春风来到它门前乞求时,她慷慨地解下几片花瓣,并且从未觉得这是一种损失。如今青春已逝,我的生命像一颗果实,已经无物分让,只等着彻底奉献自己,沉甸甸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