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土豆白,这次写作书讲解专栏的讲师。这是我第一次做专栏,目的是带大家快速理解10本常见的写作阅读书籍。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今天为大家讲解的写作书就是,由叶圣陶和夏丏尊合著的这本《七十二堂写作课》。上一本讲解过的写作书是二位老先生合著的《文心》,《文心》是关于写作认识方面的书籍,让我们正确看待写作。而这本写作课着重对于写作的技巧和知识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因此,也可以称之为“72个文章小知识”。
陶和夏丏尊都在大中小学做过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合作出版过多本有关写作及语文教学的专著和教材,他们将探索和研究的问题贯通起来,加以甄别、精选和深化,系列化地呈现在《国文百八课》中,这七十二篇极易感悟和濡化的“文话”,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文章学”和极具规范意义的“写作指导”。开明出版社现将七十二篇“文话”抽出来,汇编成这本《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写文章》,生动而形象地告诉我们作文是一门科学,贵在创新,但“作文”又有共性,具有共同的规律可循。
这本书中与前面讲过的《文心》和《谈写作》有一些观点重合的地方,接下来我将本书中在之前没有提及过的,并且与我们写作息息相关的几种文体,以及关于文章的知识与技巧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于文章的分类
“文章是记载世间事物、事理和抒述作者意思、情感的东西。”
每一位写作者在最一开始最需要的就是确立自己的写作文体和方向,然后向着这一个领域深耕。又或者我们了解各种文体的写法,可以在今后的阅读学习中,注意他们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用词用句等等。因此,就需要我们对于文章的分类有所了解。
在七十二堂写作课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把文章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自己不说话的文章;一种是作者自己说话的文章。前者普通叫做记叙文;后者普通叫做论说文。
记叙文就是把作者眼前的事物写出来传给大家看。比如去了博物馆,介绍博物馆的种种景象,此时作者不用发表意见,只须站在旁观的地位,把那事物的所有情形报告明白就好了。
论说文就是作者对于事物的评论或对于事理的说明,目的在叫大家信服、理解。与记叙文不同的地方就是,作者在报告事物的情形以外,还要附带说述自己的意见。
如果再分的详细一些的话,就是记、叙、论、说这四种:
一、记叙文——记事物的形状、光景。
二、叙述文——叙事物的变化经过。
三、说明文——说明事物和事理。
四、议论文——评论事物,发表主张。
在一篇完整的文章中,种类并不是绝对完全独立存在的。实际上一篇普通的文章往往含有两种以上的性质,或者在记述之外兼有叙述、说明的分子,或者在叙述之外兼有记述、议论的分子等等。
关于记述文与叙述文
“作者自己不表示意见的文章叫做记叙文。再细加分析,可得记述文与叙述文两种。”
简单来说,记述文就是静止的照片,叙述文就是活动的电影。当我们观察世间万物的时候,看到事物的形状、状态如何,把它描写出来就是一篇记述文;看到事物的变化、移动、变迁是如何,将它跃然于纸上就是一篇叙述文。
虽然有所不同,但记述和叙述二者不是割裂开的,电影就是静止的照片的连续。文中用游记举例,当我们游历到一处景点,然后将这一处的景色写出来就是记述,而我们把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也就是把所见到的景色连成一线,就叙述了这次游历的过程,成了叙述。
因此,想要写好记述文和叙述文就需要掌握好它们的顺序,并不是见到什么就写什么,以至于最后成了流水账。
关于记述文,需要我们做到顺序不乱,特色明显,需要注意两点:
“一个是着眼在位次,把事物所包含的千头万绪的事项,依照了自然的顺序,分别述说。一个是着眼在特点,把事物的重要的某部分详细述说,此外没甚特色的部分就只简略地带过。”
至于叙述文,时间便是它最重要的因素。需要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变化、变迁、经过等关于时间的事。除了依照时间的变化,还可以利用倒叙,插叙等写作手法。
那么如果我们写一篇游记,总共去了5个地方,这5处应该如何分配呢?是每一处都平均分配字数吗?
自然不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节奏的快慢,做到详略得当,对于重要的地方应该不惜篇幅,详细叙述,不重要的地方,不妨竭力减省字数。
记叙文是我们写作中比较常用到的类型。我们写日记、写小说等都需要掌握记叙的手法,只有掌握记述与叙述,以及写作的顺序与节奏,才能更好地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
关于说明文
“说明文是作者表示他的理解的文章,使读者理解作者对于某一类事物的理解。”
如果记叙文是作者按照形象描写出来一副写生画的话,那说明文就好像作一场讲演,讲演的内容是作者对于某一类事物的理解。
所谓理解,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或者影视剧、读书中突然悟出的一些道理,虽然道理是一直存在的,但如何理解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说明文不同于记叙文的需要我们自己的记忆然后描写出来,它更多的是一种理智和冷静,需要具备这六项条件:
所属的种类
要使所说明的事物和关系较远的事物分离开来,必须说明它所属的种类。譬如要使“人”和植物、矿物分离开来,就说他是“动物”。
所具有的特点
要使所说明的事物和关系较近的同种类的事物分离开来,必须说明它所具的特点。譬如要使“人”和一切别的动物分离开来,就说他的特点——“有理性的”或是“两手工作、两脚跑路的”。
所含的种类
要使读者更易理解,而且理解的内容更见充实,那就必须把事物所包含的种类一一说明。
譬如就“书籍”说明它所含的种类,可作下面的说法:“书籍在版本上,有木刻的,铅印的。在装订上,有线装的,洋装的。在文字上,有汉文的,洋文的。在内容上,有关于文学的,关于科学的,关于哲学的,等等。”
显明的实例
譬如对于“书籍”,可以说:“爸爸那部《吴诗集览》是木刻的,线装的,汉文的,关于文学的;我的这本《科学概论》是铅印的,洋装的,洋文的,关于科学的。”
对称和疑似
所谓对称的,就是大门类相同而小门类不相同的事物。所谓疑似的,就是好像同门类而实则并不相同的事物。
语义的限定
语义因使用纷繁,往往发生分歧,对于同样一个词儿,两个人的理解未必全同。作说明文的时候,如果遇到容易引起误会的词,就得特别限定它的语义。
因说明文难免自己的主张的举例会和其他人有“撞车”的地方,但对于一件事物的论述展现出来的话语是自己的。就好比一棵树上找不到两张完全相同的叶子,一只鸟身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羽毛。世间事物除了本身以外,决不会有另外一件事物和它完全相同。
因此,当我们书写说明文只要着眼自己知道的类型,世间万物的知识不可能瞬间都倾入囊中。把我们所理解出来的道理让读者明白,做到准确,没有漏义,就是一篇成功的说明文。
关于议论文
“议论文是把作者所主张的某种判断加以论证,使敌论者信服的文章。”
议论的发生由于对于某一判断的意见有不一致的地方,也就是有需要讨论的地方,而作者就是基于一种讨论角度提出自己主张的文章。
在写文章之前,我们要下一个判断,须以理由为根据。从理由到达判断,这作用在心理学上叫做推理。议论文,可以说就是推理的记录,其推理的方式可以分为演绎、归纳、辩证。
演绎
议论之中,有些是以既知的普遍的判断为基础,再把这判断应用在个别的事物,而造出新判断的,这叫做演绎法。
演绎法有三个基本规律:
一叫同一律,就是说“甲是甲,不是乙或丙”,一个名词只许表示一种事物,不许有歧义。
二叫矛盾律,就是说“甲不是非甲”或“甲是乙,不是非乙”。一个名词既肯定了判断说“是什么”,同时便不能再否定了判断说“非什么”。
三叫排中律,就是只许说“甲是乙”或“甲非乙”,不许说“甲是乙或非乙”。对于一个名词只许判断“是”或“非”,不许再有其他中立的判断。
归纳
演绎法是以既知的普遍的判断当作大前提,再把这判断应用到个别的事物(小前提)而造出新判断(断案)的。
归纳法也有许多规律,最重要的是下面两种:一、部分现象的搜集须普遍而且没有反例。二、现象和判断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辩证
辩证法也有几个原则:
一是矛盾对立的原则。
辩证法以矛盾为出发点。世间事物本来自身含有矛盾,例如:生长和死亡互相对立,生物一天天生长,同时也就一天天近于死亡,生长的意义也要因了死亡才可思维理解。此外如力学上的作用和反作用,数学上的正和负,都是矛盾和对立的好例。
二是量影响到质的原则。一种事物因了量的改变,性质就会变化。例如:把水的温度增至摄氏百度以上就成汽,降至摄氏零度以下就成冰。又如:一张一元纸币在袋中是日常零用,把同样的一元积贮起来到某阶段,就会变成谋利的资本了。
三是否定的否定的原则。世间事物的发展进步,必取否定的否定的顺序。例如:一粒谷子下土到发芽变禾以后,最初的一粒谷子已没有了,这是一个否定。禾到成熟的时候就萎去,所留剩的是一粒粒的新谷,这又是一个否定。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进步的步骤,社会的变迁的情形也可用这原则来说明。这原则又叫“正反合”,两种互相正反的东西被统一为较高的东西,世间一切进步的根源就在于此。
议论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说服性,使得读者认同我们的主张,掌握好它的推理方式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关于抒情与描写
抒情
“记叙文常和心情有关也就可想而知。生性缜密的人常欢喜写事物的优美的部分;生性阔大的人常欢喜写事物的壮伟的部分;一个闲适的人听了烦嚣的蝉声也会说它寂静;一个忧愁的人看了娇艳的春花也会感到凄凉。事物还是客观的事物,一经主观的心情照射上去,所现出来的就花样繁多了。”
我们写文章的首要的原因一定是我们有了情感的触发。比如看了一本书受到人物励志事迹的感动,比如看了电影感情受到了冲击,想到表达出来,想要把我们的这种情感传递给读者。
这时候,就需要抒情的作用。抒情大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明显的;又一种是含蓄的。
明显的抒情方式就是直白的表达我们的情感喜好,比如看到奔流的黄河,直接抒发内心的壮阔之情,比如吃了喜欢的事物,直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这都是明显的表达方式,使读者明显看出你的情感。
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就是作者在记叙了事物之后,不再多说别的话,读者只要能够吟味作者的记叙,也就会领悟作者所要发抒的感情。
例如在《项脊轩志》,归有光在跋尾里叙述了他的夫人和项脊轩的关系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虽然作者没有直白地说,但仍旧有人亡物在的感慨,有死者渺远的怅惘。
描写
描写就是用形容词和副词把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具现化。
“描写事物在能捉住印象。收得印象在于平日多所经验。从经验中收得印象,把印象化为文字,这是作者方面的事。从文字中收得印象,因而增加自己的经验,这是读者方面的事。”
描写景物的时候需要我们捉住自己的印象。眼睛怎样看见就怎样写,耳朵怎样听见就怎样写,内心怎样感念就怎样写。
描写人物的视乎除了外貌穿戴上的描写,还需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
如《背影》里的“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就是一个例子。这几句都是外面描写,可是把一位父亲舍不得和儿子分别的心理完全描写出来了。
写在最后
纵观七十二堂写作课这本书,是一本非常简单好用的文章知识的工具书,满满的都是干货,没有过多地赘述。我也仅仅只是提炼了一下这本书对于我们应用比较多的知识,没有做过多的发挥。如果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对于写作文体以及描写等方面有疑问都可以根据目录查阅。
这本书就简单讲到这里啦,下一本是《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虽然这是一本关于英文写作的书籍,但是书中的一些写作方法我们仍旧可以借鉴一下,尤其对于自媒体写作,这本书更是值得一读。
希望大家会喜欢,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