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专业写作和业余写作有哪些不同?》里,我们介绍了专业写作一些最基本的特点,并在文章的结尾谈到了非虚构写作首要和最根本的原则——个人交往。
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们将进一步介绍围绕“个人交往”这一核心原则而辐射出的其他原则。
今天,我们谈“简洁”
01、简洁,再简洁
就业余写作而言,除了变现这一最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外,我相信有更多人是出于对写作的热爱,出于表达和分享的精神诉求。
写作初期,业余写作者往往不缺乏写作的热情,但缺乏对自己的约束,表现是思维东奔西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用词不加节制,缺少精准度、表现力的要求。
没有约束,自由便失去意义;有所约束,并不意味剥夺自由。写作者倘若过于听从感性热情和直觉,文字便容易流于口水化,丢失其凝练简洁之美。多听从一下理性的意见,写作的自由并不会因此被扼杀;讲点语法和修辞,注意一下用词和语气,一样也可以任思想去自由驰骋。
所以,务必简洁,再简洁。
02、敬畏语言
我们依靠语言写作,所以首先请敬畏语言。
当然,很多业余写作者并非存心亵渎语言,而往往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意识不到敬畏语言的必要性。表现在写作中就是——赘语。
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今天所赖以写作的语言和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一样,来之不易。今天所使用的语言,是自民族语言产生之日起,历经数百数千甚至上万年,由一代代作家,诗人,语言学者以及所有对语言心存敬畏的普罗大众所创造的。
那些最原始最古朴的语言,被优秀的作家,诗人所提炼,被语言学者所研究,被无以计数的普罗大众所留存、传播,然后才到了我们这一代,成为今天我们所使用的这么优美的语言。写作是用文字记录语言和思想,如果写作者对语言失去敬畏之心,必定会使优质的语言资源被不断稀释。
所以,想做到简洁,请务必去除赘语。津瑟教授在《写作法宝》中用“简明质朴、有条有理”来赞美法国著名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向我们展示了去除赘语之后的简洁之美。那么,业余写作者又如何避免赘语以获取这种简洁之美呢?
03、清晰思考
威廉·津瑟教授的回答是:“清晰的思考产生清晰的写作”,“思维混沌的人不可能写好。”
清晰的思考与用词相辅相成。语言影响思维,思维也影响语言,清晰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排除不准确的用词,使我们得以有效去除赘语,而推敲词语的过程,也有助于理清可能原本混乱的思维,产生清晰的思考。
此外,不得不说,有些作者自身都不清楚自己想要表达什么。结果写出来的东西刚开始可能还可以,但马上读者便会不知所云逃之夭夭,转而寻找技艺更高的作者。所以,若要留住读者,下次动笔之前,不妨先问清楚自己:我想说什么。
“清晰地思考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作者必须练就这一本领。”那么,我们该如何练就这一本领呢?
04、不断修改
我们知道,“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我们还应该知道,“写作是艰苦的工作”。
但写作初期业余写作者往往认识不到写作的艰难,在激情和热情的荷尔蒙的驱动下,往往容易轻敌。好比年少时的恋爱,光凭一腔热血去爱一个人,等到热血耗尽便遗憾败北;又好比打仗,不讲备战和谋略,光凭一腔孤勇去冲锋,往往折戟沉沙。
当然,我们也不要有畏难情绪,觉得写作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畏难和轻敌一样不可取,关键是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度”。
如何掌握这个“度”呢?对于写作初期的人来说,关键是不要轻敌,因为写作难,对于已经步入写作正轨的人来说,关键是不要畏难,“如果你觉得写作难,那是因为它确实难。”
不轻敌,不畏难,这只是态度,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答案是——不断修改。不断修改,既是去除赘语的过程,也是理清思路,锻炼思维的过程。
威廉·津瑟教授在书中为读者展示了《写作法宝》第一版第一章终稿的两页手稿,看起来像第一稿,勾勾画画,密密麻麻,但实际上,作者自言这已经修改和重新打过四五遍了,但每次重读,都惊讶仍有许多赘词可以去除。
这便是写作大师的写作态度,并非什么业余写作者望尘莫及的高超技术。对于业余写作者而言,要想写好,你的写作时间可以是业余的,但写作态度必须是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