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身边总会有这样的同学,貌似很努力的学习,生怕错过每一个知识点,上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早退。很认真的听着每一个老师的课,很认真的做笔记。然而,成绩却和勤奋不成正比。其实,现在才知道,这样的同学根本就是在做表演,假装很用功的样子。
工作后,总会有身边的同事貌似经常加班,工作总是很忙,好像很受领导重视。有时候,其实不是领导安排的工作多,而是故意拖延时间。等到快下班了,别的同事都走完了,发现不做不行了,才开始加把劲赶紧做。这时还不忘发张图片在朋友圈,意在告诉大家,今天工作很忙,加班中。
而我也在这样的人群中徘徊不前。
最近属于迷茫期,听了很多的励志故事,看到大家都在努力成长,越发觉得不安。于是陆陆续续淘了十几本书,包括心理学,时间管理,经济学等等。想通过读书,让自己的内心可以沉下来,不再彷徨。可是通过阅读这几本书,我又发现了很多缺点。
下面就对这一段时间的买书读书情况做一下总结。
因为之前每天日更,越写越觉得没有内容可以写,所以不自觉的便开始了买书,为的是能够进行大量的输入。然后有效的输出,能够写出优质的文章。
书淘回来之后,也认真看了好多本,但收获有限,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关于读书笔记,这一点做的很不到位。
基本上,读的这些书根本没有做读书笔记,只是在读书的时候用线划了几下,这样的效果有限。自己其实心里也很清楚。为什么不做读书笔记呢,明知道好处多多,我感觉吧,自己好像写不出来,不会写读书笔记。再有就是,写不出来则意味着,还是没有能够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
第二,读书不太仔细,有点囫囵吞枣的嫌疑。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最近读到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把读书分为了好几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而现在我的状态则是搞不清楚什么时候应该选择什么形式的阅读方法,或者说本该进行分析阅读的书则进行了检视阅读。总的来说也就是想通过阅读来提升自我的欲望还不够强烈。
第三,关于选书,如何选书是一门学问,最近读的书都是别人推荐的书,然后淘回来开始读,并没有有效的填充自己的知识饥饿面。希望往后的读书,是觉得哪一方面和薄弱,然后自己选书进行主题阅读。从而达到阅读的更高一层次。
回想小时候,那时候我也貌似很爱读书啊,早早的就把四大名著搬回了家,每天嚷着让爸爸给买书。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一个词“脑图”,这个词是在一本书《学习的革命》中讲的,于是赶忙让爸爸买回来。然后呢,你知道的,没有然后了。最近收拾房间,在书架的不起眼的角落我又看到了这本书。封面有些泛黄,里面还是崭新的。
怎么会这样呢?
当时那么憧憬的一本书,为什么买回来之后就没能认真读完呢?可以想象到大概是读了几页后,发现兴趣不大,然后就把书晾一边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我的经历真真是验证了袁枚的“书非借不能读也”。不过,既然已经认识到了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就要想办法去改正。
李笑来最近有一篇文章,提倡大家要活在未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类比。
就像你知道下期彩票的中奖号码,怎么能够忍住不去买呢。
所以,我要先把多读书的好处,一一摆在面前,想象自己成为一个知识大咖后的感觉,然后激励自己改掉只买不读的坏毛病。
只要这样才会有高潮出现,嘿嘿,期待中!
读书如此,做人亦何尝不是如此。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先按那个标准提前来要求自己,最终有一天自己会锐变成为想要成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