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啦,进入了炎热的季节!
难熬的时节,大家还是要注意保健。
进入伏天后,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也就来了,虽说“入伏”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大家对于“入伏”还是比较在意的 。“伏”有潜伏的意思,进入伏天阴气要受阳气所迫,藏伏于地下,而此时阳气鼎盛,在这个时间段里,不但气温高,空气的湿度也会很高,不少人在这样的天气里吃不好、睡不实,让人感到特别不舒服,因此常常出现“一夏无病三分虚”的情况。
另外,入伏后,暑热骄阳,体内阳气容易通过出汗等方式损耗,因此民间常有入伏“扶阳”的说法,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意思人身上的阳气犹如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而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原因就在于阳气充沛,所以保持夏季的阳气充足,对于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有俗语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饮食要遵循“夏养阳”的原则,不贪凉、不伤阳,平时多喝水,少吃冷饮生食,多吃一些益气温补的食物,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明日入伏,不管有钱没钱,以下这5种“扶阳”食物要多吃,顺应时节安度伏天。
一要多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大智慧”,姜既是一种调味品,又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味辛性温,有促进血液循环,生发阳气的作用,入伏后天气更加炎热,人们在过度贪凉后,很容易损伤身体表面的阳气,此时建议大家吃些生姜,平衡身体内外的阳气,这样身体自然越来越健康。生姜一方面能促进人体排汗,赶走体内堆积的寒气和湿邪,另一方面三伏天多数人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的情况,而生姜的姜辣素有助消化的作用,对于夏季防暑有一定益处,因此夏季吃姜大有好处。不过生姜自带的辛辣味道,直接生食有些难以下咽,可以将生姜搭配红枣、枸杞煮水,稍加煮至淡红色即可,味道佳效果好,让身体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才能平安度过夏天。
二是吃点茴香苗。茴香苗是药用植物茴香的茎叶,嫩叶可做蔬菜食用,而果实则做调料使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茴香。一般绿色的蔬菜大多偏凉性,但茴香苗却是温性的蔬菜,对于体质虚寒,平时比较怕冷的人,吃茴香可以驱寒养阳,是夏季不错的“扶阳”蔬菜。茴香苗自带浓郁的芳香气味,炒食、凉拌、包饺子都十分美味,特有的茴香油还能够刺激我们的身体分泌消化液,从而起到健胃、消食的作用,夏季可用少许杏仁搭配茴香苗凉拌,增强茴香的功效,吃起来也更加清新可口,夏季在家做菜时,也可以加入少许小茴香,既调味又滋补。
三是吃羊肉。三伏天在饮食方面强调顺时而养,重中之重就是养护体内的阳气,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羊肉味甘、性温,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因此在一些地方,三伏天有吃羊肉的习俗,当地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处方”的谚语,并称其为“伏羊节”。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人们喜爱吃生冷的食物,体内存积过多的寒气,阳气自然会损伤,而夏季的羊肉味道醇厚,膻味小,伏天一碗羊肉汤下肚,以热制热,浑身通透淋漓,祛除寒气、滋阴补阳,对身体确实有一定的好处,不过伏天吃羊肉,要注意“降火”,在烹饪时尽量选择清炖的方式。
四是吃黄鳝。民间常有“冬吃一支参,夏吃一条鳝”的说法,入伏后暑气蒸腾,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常常昏昏沉沉,疲惫不堪,而黄鳝温补味甘,对滋补身体十分有益,尤其是入伏后的黄鳝壮而肥、鲜而美,肉质丰腴,营养也是最为丰富的,所以千万不要错过品尝黄鳝的最佳时间。黄鳝性温,属于“扶阳”食材,在烹饪时最好选择性平食材与黄鳝搭配,阴阳平衡才更达到最佳的滋补效果,因此不宜加入过多温补性强的食材,如辣椒、花椒等,容易上火。
五是吃荔枝。一颗荔枝三把火,众所周知,荔枝属于温性水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荔枝炎方之果,气味纯阳”,荔枝吸足了春夏之阳气,对于体弱虚寒的人来说,夏季适当地吃些荔枝还是很受用的,不过稍微微有点虚火的朋友,可能会被荔枝的“阳气”带偏,此时就可以拿一些荔枝壳洗干净来泡茶喝,在滋补阳气的同时一点都不担心上火。
一定要记得:“夏养阳”指的是温和助阳,不是一味的温热大补,在滋补的同时注意分寸和法度,如吃羊肉黄鳝时宜清炖,忌煎炸烤以及放过多辛辣的调味料。另外入伏后应注意饮食卫生,三伏天温度高,食物更易变质腐坏,如闻到异常气味,该丢掉的千万不要舍不得,以免因小失大,吃了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