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0

这是世界上也许最聪明的一群人,对人类最本质问题的思考。

为什么说这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得先介绍一下作者。它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民间组织,叫现实俱乐部,英文名叫 Edge。它是做什么的?哲学家拜尔斯说过,要想抵达知识的边界,就要寻找最复杂,最聪明的头脑。把他们关在一个房间里,让他们互相讨论各自不解的问题。现实俱乐部,做的就是这件事。

1981年,美国出版人约翰·布罗克曼发起了现实俱乐部。它的拥趸包括凯文·凯利、史蒂芬·平克、塔勒布,等等。他们经常在博物馆、客厅、餐馆举办一些聚会。每一年,他们还会发起一个年度命题,一起讨论。

都是些什么样的命题呢?借用雨果奖获得者,作家郝景芳在推荐序里说的,现实俱乐部探讨的,是关于全人类的问题。比如心智、文化、生命,等等。成员根据这个主题,说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和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最终,这些问题和思考集结成册。

现实俱乐部曾经出版过6本书,而这本《心智》就是现实俱乐部丛书的第一本。书中一共收录了18篇文章。

说到这,你可能会以为,这18篇文章,一定汇集了有关心智这个问题,最深刻的答案吧?很遗憾,并没有。这些文章,大多数只是提出问题,分享思考的过程。并没有给出确切答案。

但这正是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现实俱乐部的发起人布罗克曼曾经说过,我们对聪明的思考颇有兴趣,对标准化的智慧意兴阑珊。他关心的不是一个绝妙的答案,而是思考的过程。他希望用一个思考,启发更多的思考。

换句话说,这本《心智》,不是一本答案之书,而是一把钥匙,帮你打开一扇门,为你的思考,打开一个新维度。

其实,以前也存在过类似现实俱乐部的组织。比如17世纪初,英国有一个无形学院。无形,就是没有形状的意思。成员包括物理学家罗伯特·玻意耳,数学家约翰·沃利斯。这个无形学院,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前身。再比如,一些新工业时代的文化领袖,曾经组建过一个叫伯明翰月光社的组织,詹姆斯·瓦特、本杰明·富兰克林都是其中的成员。

现实俱乐部将来会长成什么样?咱们不知道。但可以确定,有机会见证这样一个组织的诞生,和他们在同一个时代共同思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有关背景信息,咱们就说到这儿。那么,这本书到底说了什么呢?前面说过,这是一本文集。里面的18篇文章没有统一的主题。它们只是在某些方面,跟心智这个大命题相关。有人研究的是性选择,有人研究的是语言学,甚至还有人专门研究一种叫弓形虫的寄生虫。

虽然就心智这个专业领域而言,书里的内容很散。但对于咱们普通读者来说,我认为,这本书的价值,主要集中在两点。

第一,它展现了很多有趣的思考方式。也就是,号称最聪明的大脑,是怎么想问题的?你会发现,虽然大家研究的领域不一样,但在思考方式上,有很多共通点。而且这些思考方式,对我们理解其它问题也很有启发。

第二,我们跳出每篇文章,把这本书作为一个整体,它还回答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推动一个超大议题?你看,心智、文化、生命,都属于跨专业,涉及学科极多,信息量极大的超大议题。对于这类议题,现实俱乐部提供了另一种,推动它的思路。我觉得,有一个最近的流行词,很适合描述这种方式,叫飞轮模式。

接下来,我就从这两部分出发,为你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

首先,第一部分,我们说说,这些聪明的大脑,是怎么思考的?我从书里为你总结出了两种,对我们启发比较大的思考方式。

第一种思考方式,叫切换观测尺度。也就是,当面对一个问题,你找不到合理的答案时,假如建立一个更宏大的视角,也许就会获得一个新的解释。

在这本书里,著名的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就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人为什么会杀死旧爱?说白了,就是情杀。这听起来像是法制小报最喜欢的题材。作为心理学大师,平克为什么会关心这件事呢?

因为这个行为太反常了。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的一切情感,其实都是一套有利于个体生存的快捷方式。也就是你一启动这个情感,就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行为。比如恐惧,看见老虎转身就跑,是为了躲避危险。再比如爱吃甜食,看见甜食会高兴,是因为甜食的能量高,能帮我们补充能量。

但是,杀死旧爱,或者威胁另一半,分手我就杀了你,这种情感冲动,它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赢回芳心?不对。是为了发泄?这个解释也显得有点苍白。

你看,站在个体的立场上,解释不了杀死旧爱这个冲动。这时,我们就得换个更大的观测视角。平克告诉我们,他在遇到这种问题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成一个人。而是把自己当成,设计人类这个物种的总设计师。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这个总设计师,你的最高目的,是确保人类的繁衍。你会把人类的心智,设计成什么样?

你可能会想,为了更好的繁衍,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的时间必须要足够长,这样才能生儿育女,不能三天两头闹分手。但是,一方单方面想分手怎么办?想彻底杜绝不可能,但是,你可以降低这件事的成功率。也就是,让一方想分手时,会有所顾虑。怎么办?你可以建立一种可信的心理威慑机制。也就是当一方发出威胁时,另一方会被镇住。怎么镇住?未必每个人都要把威胁付诸行动,但至少得有人会这么做,这个威胁才会生效。你看,到这一步,杀死旧爱,这个情绪冲动,就找到合理的解释了。

从个体上看,它是非理性的。但对全人类而言,它又是理性的,可以增强伴侣关系的稳定性,让族群更好地繁衍。

你看,当我们切换更大的观察视角时,就会发现,人类心智,不光是进化赋予个体的能力,也是赋予一个族群的整体算法。

同样,用这套思考方式去想别的问题,也能找到答案。

比如,在这本书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心理学家,尼古拉斯·汉弗莱,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疑问。他发现,人体有一种不正常的节俭。怎么不正常?当一个人死于癌症的那一刻,他仍然有大量可以抵御癌症的免疫资源被储存着。当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累趴下时,他的肌肉里,仍然有大量的能量储备。

假如我们体内的能量和免疫资源都是为了生存,那生死关头时,它们为什么没有被调用呢?这就像开车,明知道可能要撞死了,刹车却没有踩到底。

这时,我们还得建立一个更大的视角。假如你是大自然,你会把人类设计成什么样?因为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跑马拉松,万一你跑过终点时,那里有只狮子等着你呢?对癌症患者来说,万一第二天有更猛烈的病毒呢?你必须得让人类给自己留个后手。

大自然必须得在人类的身体里,植入一个资源管理系统。它会分析自我治愈的机会和成本,分析未来的危险,并且决定保留多少资源。这是被上百万年的漫长进化塑造出来的一种能力。

你看,站在进化的大视角上看,人类对自身资源的调配,不仅不反常,而且很合理。

再比如,明尼苏达大学的行为遗传学家,戴维·吕肯,也使用了这种思考方式。他发现,同样是伴侣出轨,但是,男人和女人的态度很不一样。女人发现丈夫出轨,最关心的是,丈夫会不会把家里的钱分给外人。而男人发现妻子出轨,更在意的是,妻子有没有跟外人发生性关系。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咱们还得换个视角来解释。假设你不是某个人,而是基因本身。你的最高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复制。怎么复制?必须得生育自己的后代。而在生育后代这件事上,男女差异就出现了。你看,女人直接生孩子,她们可以百分百的确定,不管孩子的父亲是谁,自己都是孩子的母亲,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基因。这时,她最关心的,就是怎么养育这个孩子。她肯定会更在意资源。而在基因检测出现之前,男人没法确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为了完成生育后代的目标,他们必须得首先确保,女性不会跟别人发生性关系。

你看,换个视角,这个问题也解释通了。当然,这些解释并不一定全面。但是,这种来自心智科学的思考方式,对我们还是很有启发的。

好,这是第一种思考方式,切换观测视角。遇到一个解释不通的疑问时,你可以切换思考的尺度,也许就会获得新的解释。

第二种思考方式,叫做避免简单化。也就是,凡事避免想当然,在下结论之前多问一句,我能确定,这是事实的全部吗?

听到这,你可能会认为,这不是最起码的科学精神吗?我们很早以前就听过。比如有个苏格兰黑山羊的故事。说的是20世纪70年代,三个数学家,在苏格兰看到一只黑山羊。第一个人说,苏格兰的山羊全都是黑色的。第二个说,不对,这只能说明,苏格兰至少有一只黑山羊。第三个说,你们两个都不对,这只能说明,这一只羊,冲着我们的这一面,是黑色的。这个小故事是要说明,不要被自己的偏见左右。

这个故事当然也表达了一种科学精神。但是,这只是科学精神的最初级。深入这本书,你会发现,高级的科学精神,不光是要改变自己的思考习惯,而是要对抗人类这个物种的先天局限。

在这本书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认知科学教授,史蒂夫·莱考夫,写了一篇文章,叫《肉身哲学》,就对这个问题做了深入研究。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一个天然局限,那就是,你只会思考那些,大脑允许你思考的东西。

乍一听,你可能会说,不对,想象力天马行空,怎么会受局限呢?要想理解这个观点,我们得先知道,大脑里储存着什么?你可能会说,当然是信息了。没错,但是,信息从哪来?大脑本身不跟外界直接接触,它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获取信息。而我们的身体,有自己的功能局限。它接收信息的方式,也有局限。这就导致我们大脑里储存的信息,还有大脑的思考方式,都受到了身体的某种局限。

比如,爱因斯坦在描述时间时,他把时间看成一种空间维度,然后像描述空间坐标一样,划定了一条时间轴。每时每刻,都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但是,这个时间轴的模型,能反应真实的时间逻辑吗?我们不好说。毕竟,我们的感官局限已经决定了,我们只能用这种方式去思考时间。

换句话说,你以为的很多真理,其实都存在某种,把事实简单化的嫌疑。这里的简单,不是简化,而是它可能丢失了事实的某个维度。这是人类的构造,导致的先天局限。那么,怎么突破这种局限?这已经不是改变思考方式的问题,必须要借助新技术、新工具。

比如,X光技术、引力波、声呐,都在打开某种感知世界的新维度。而且在打开这些维度的同时,我们还要追加一句,即使有新视角,但是,这是事实的全部吗?

当然,在分析这个问题的同时,心智领域的专家们,自己也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比如在书中,不止一位学者指出,目前的心智科学研究中,建立类比模型,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比如,在水力机械设备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觉得大脑像一台液压机。后来电话交换机诞生,人们觉得大脑是一台交换机。现在,有了计算机,我们又认为大脑其实更像一台计算机,把其中的神经结构叫做神经回路。

换句话说,我们研究心智的模型,也受到了科技的局限。每当技术更新换代,这些模型可能也会跟着变。而且,这些模型准确吗?它们能反映事实的全部吗?科学家们必须时刻保持这种怀疑精神。

好,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我们说了两种,来自科学精英们的思考方式。第一种思考方式叫,切换观测尺度。当你在一个问题上找不到答案,可以切换观察尺度,也许就会获得新的解释。第二种思考方式,其实更偏向精神,叫做避免简单化。保持自我怀疑,也许是通往真理的阶梯。

第二部分

前面我们深入细节,从书里挑选了一些思考片段,你可能觉得不过瘾。接下来,我们建立一个全景视角。把这本书当成一个整体来说说。你会发现,在推动“心智”这个超大议题上,现实俱乐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第二部分,我们就说说,现实俱乐部,是怎么有效推动一个超大议题的?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先分享一个最近的经历。最近,我们公司请来了教育行业的权威专家,共同策划一个针对教育行业的知识产品。希望通过这个产品告诉用户,教育行业正在发生哪些转变,从中看看未来的趋势。

乍一听,你可能会说,这有点像教育行业的蓝皮书。没错,有点这个意思。但问题是,当我们用蓝皮书的逻辑去策划这个产品时,又发现,有点行不通。因为现在的教育行业,牵扯的因素太多了。包括很多艺术学科的教育,还有科学方面的潜能开发,还有很多实验性的新方法。

你看,一提到蓝皮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高度概括,大数据,大图表,大趋势。也就是,用抽象化的方式,去呈现一个大议题。但是,抽象化,就意味着你难免会丢失某个细节。尤其是那些没法纳入现有类别的个案。但问题是,未来的趋势有可能就隐藏在这些无法被明确分类的个案里。

比如,你穿越回600年前,在古腾堡印刷术发明的第二天,去做一份15世纪信息产业的蓝皮书。因为古腾堡印刷机的份额太小,你没准会忽略。你可能会把整个行业分成两大类,抄写和雕版印刷。然后抄写工人分成多少种,这个行业的人员构成如何。但是,也许就在你做完这份蓝皮书不到一年,抄写这个行业,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印刷代替了。换句话说,对过去的抽象总结,第一,它可能丢失了细节。第二,因为细节的缺失,导致它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趋势。

这时,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把观察的重点,从信息的广度,转变成观点和事实的锐度。也就是,我只呈现,当下正在发生的,新思考、新发现。它们未必是确定性的结果,但思考的力道很深入,而且能启发更多的思考。你看,现实俱乐部,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我们可以用一个最近流行的词,来描述这种方式,叫飞轮模式。你把心智这个命题,当做一个巨大的飞轮。每个学者的思考,都是在飞轮的某个点上发力。一开始,飞轮可能动得很慢。但随着发力点越来越多,这个飞轮会越转越快。这个超大议题,就被有效地推动起来了。

换句话说,《心智》这本书里的话题,看似五花八门,但当我们用飞轮这个模型去观察时,你会发现,每篇文章,都是在某个方面,对着心智这个大飞轮发力。

比如,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大脑认知中心主任,叫拉马·钱德兰,为了讲述方便,咱们就他叫兰教授。兰教授研究的重点,是大脑里,一个叫镜像神经元的区域。镜子的镜,影像的像。这个区域其他灵长类动物也有。它的作用,就是像照镜子一样,让生物有模仿同类,并且感知同类感受的能力。你看,当你在电视上看到有人在悬崖上走钢丝,下面是万丈深渊。你虽然没在现场,但你也会觉得腿发软。这就是你的镜像神经元,在模拟同类的感受。

换句话说,是镜像神经元,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同类的意图。这是沟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人类才发展出了语言。而有了语言之后,人类才能深入交流思想成果,文明才能快速发展。所以,兰教授认为,镜像神经元,是人类心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它,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新墨西哥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杰弗里·米勒,专门研究人类的性选择行为。他认为这是破解人类心智奥秘的关键。他还为此专门写过一本书,叫《交配脑》。他的研究灵感,来自于达尔文的一本书,叫《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米勒认为,人类的进化是围绕性选择展开的。也就是,人类的很多能力,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求偶进化出来的。

比如语言,我们都觉得,语言是用来沟通的。但米勒发现,在英语词汇里,常用词只有5000个,此外还有几万个装饰性词汇,平时很少用到。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化出这么大的词汇量?他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求偶。丰富的词汇量,能让我们在异性面前,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这是一种性选择优势。再比如艺术天赋、善良的品格,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求偶进化出来的。当然,这些解释不一定全面。但是,它却提供了一个发力点,推动了心智这个大飞轮的转动。

当然,在这个飞轮上,还有更冷门的研究。比如,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罗伯特·萨波尔斯基,专门研究一种叫弓形虫的寄生虫。因为弓形虫有一种罕见的能力,它能操控宿主的心智。

我们都知道,猫是老鼠的天敌,老鼠的本能是躲着猫。但是,被弓形虫感染的老鼠,不仅不怕猫,还会特别喜欢猫尿的味道。像被感染的公老鼠,在闻到猫尿的味道时,睾丸会变大,这说明它的性欲被激发了。

那么,弓形虫是怎么做到的?你可能会说,它是不是破坏了老鼠的恐惧神经,让它感觉不到害怕?显然不全是。实验员观察了被感染的老鼠,结果发现,它们依然害怕强光,而且别的大脑机能都正常。弓形虫只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非常精确的,只破坏了老鼠大脑里,跟猫有关的这部分恐惧。并且改变了老鼠的多巴胺系统,让它一闻到猫尿,就觉得快乐。

换句话说,在操控心智这件事上,弓形虫在某种程度上,比人类还厉害。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要专门研究弓形虫。只要破解了它的能力来源,我们就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揭开心智的奥秘。当然,这项研究目前还在推进中。没准将来的某一天,弓形虫真的会成为打开心智大门的一把钥匙。

同时,这项研究也提供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往我们都觉得,要想解决一个问题,最直接的办法是正面强攻,集中精力研究这个问题本身。但是,对弓形虫的研究告诉我们,你还可以向大自然取经。自然界的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存解决方案。每个方案,都是一张现成的施工图。只不过它经过加密,你需要破解。一旦破解成功,你就掌握了这个物种的能力。

当然,类似的研究,书里还有很多,咱们就不多说了。

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内容:现实俱乐部是怎么推动一个超大议题的?我们借用了飞轮这个模型。假如把心智这个命题看成一个巨大的飞轮,你不一定要一上来就转动轴心。你可以在飞轮周边寻找不同的发力点。通过对某个细节的思考,来转动它。随着思考越来越多,飞轮早晚会转起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