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高达78%的公司都在执行工作周报制度,但大部分管理者反映:这项制度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公司这项制度的演化做了一些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很多企业都要求员工写工作周报、开周会?不外乎三个原因:
第一:通过工作周报、周会,检查员工的工作饱和度。
对管理者来说,了解下属的工作饱和度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以周为单位进行工作计划与回顾,管控的粒度比天要宽,比月更细。从管理者的时间分配上来说,是最优化的。通过周报,组织者可以确认每个员工的工作负荷是否合理。用“土老板”的话说:公司花钱购买的其实就是员工每天那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不能让你闲着……
第二:通过工作周报、周会,对实际的工作进展和计划对比,了解执行中的问题。
现在工作内容越来越错综复杂,公司制定的计划往往和现实的进展不符,管理者需要及时知道工作执行的进展问题,以确保事情进展顺利。
第三:通过写周计划、周总结,持续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素质
不可否认,做出一个靠谱的计划并认真执行是那些优秀人才都具备的一种能力。但在现实里,大部分员工都懒于主动思考工作,所以管理者要求员工写工作周计划、周总结,变向的强迫员工完成这个过程。
但为什么这项制度在具体落实执行的时候就走样了呢?笔者认为是工具和形式的问题。以我们公司为例:
最初一开始,我们是通过开周会,来落实这项制度的。我们团队8个人,每周五下午5点开周例会,计划1小时完成。流程是:每个人花费3分钟汇报上周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下周计划做什么。但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有通过“周会”这种工具来管理有2个弊端:
一是口说无凭,不利于工作追踪。每次员工讲完下周计划,你无法记下来。而大家可能也是临时上会时随便想了几件事情,就汇报了。
二是时间成本比较高。公司有的人讲话啰里啰嗦(往往越是绩效差的人,汇报工作时间越长),原计划3分钟,但可能一讲10分钟,导致会议经常超时。这种高昂的时间成本,转化为金钱:假如每个人平均时薪是80元,8个人开2小时的会就花掉了1280元的人力成本。随着公司规模扩展到20人时,公司的周例会的效果就名存实亡了。
发现开周例会的这些弊端后,我决定让团队的人每周把周计划写下来。参考了很多网上的周计划模板,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
但按照这种方式实行了一段时间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员工填写计划周报比较及时,但管理者的评阅反馈很麻烦。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团队20个人,如果我想知道团队成员的工作计划,需要打开20封邮件20份excel表格才能知道,如果给他们评论,就更麻烦了。但我要是只看个别人的,一段时间后就发现,团队认真对待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就大大降低了。用excel写工作计划的另一个问题是,往往员工写完计划发给我就再也不看了,直到周五要写工作周报时才会再打开,而不是每天都去对照周计划检视自己的工作。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认为要想真正解决团队工作周报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必须通过简单好用的生产力软件,这款软件必须具备简单明了、调整计划快速方便、手机上能查看等特点。顺着这个思路,找了很多款软件,都不满足……直到找到“日事清”这款软件。它采用通过看板的方式管理工作计划。所谓看板,可以理解为公司里面的白板。用看板管理工作计划的最大好处是:工作可视化,调整方便。如下图所示:
这种管理工作计划的思路,反馈到软件上,如下图所示:
通过软件,管理者可以一目了然每个人当前在做哪些任务,任务的计划结束时间如何,当前进展如何。日事清还有一个创新是:工作计划可以自动分解到日程,团队做完工作计划后,会自动将任务分解到每个人的日程里,完成日程后又会将工作的结果自动反馈给任务的下发者。
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工作周报的制度也需要借助互联网升级。以往企业要求写工作周报,更多是站在管理者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将公司管控起来,对于基层员工来讲,写工作周报并没有真的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但通过新一代的工作计划与任务管理软件日事清,这项古老的管理制度,会焕发新的一春!